在#建校6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发言大家好,非常荣幸在#建校60周年之际回到母校,共庆母校的生日。也非常感谢王校长的邀请,让我代表八万多名#校友,向母校的师长和同学们做一个汇报,今天有很多校友回来参加校庆,我们是带着对母校的祝福,对老师的崇敬和感激回来的,谢谢你们当年对我们的悉心教育和培养!谢谢你们把母校建设的这么优秀、这么漂亮!1991年,也就是26年前,我从##毕业,考入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先在河南信阳陆军学院军训了一年,92年才正式进入北大学习。1996年,我从北大毕业后就加入了华为公司,已在华为工作21年了。我刚加入华为的时候,华为是个只有1500人,年销售额28亿人民币的小公司。现在华为是一个有18万人,业务遍布170个国家的国际化公司,去年收入超过5000亿。在华为,我干过三个不同领域的工作:刚开始的八年是搞研发,主要负责华为路由器产品的开发并做过一些奠基性的工作;接下来的八年是参与负责华为的并购、合资、投资业务。最近5年我负责华为的全球子公司管理,在全球130多个国家建立了子公司董事会,监督全球各子公司业务和主要干部,保障华为的持续稳健发展。这就是我从#毕业后这些年的大致经历。接到王校长邀请后,我就思考我该在今天讲点什么,才不浪费大家的时间?有些同学们可能想了解:以后上大学后会是什么样子?工作和职业发展可能是什么样子?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也可能有些同学想知道:华为现在那么成功,靠的是什么呢?钦明同学看上去发展也不错,你有没有什么秘诀呀?我今天就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故事,尤其是在华为的一些经历和经验,有几点体会和感悟,想向各位老师和同学汇报和分享一下,希望对同学们今后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能有一点点参考。第一点,平台很重要:好的平台对个人的发展帮助很大,要找到、珍惜适合你的平台,最好是与平台共发展,共成长。我成长在#农村,##,毫无疑问,是我当时能上的最好的学校了,#当时就是#最好的高中,现在更是全国有名的高中。我从这里考入了北大计算机系,是#和#的老师给了我起飞的翅膀。现在的##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比我那时候不知道好了多少倍。大家可能想象不到,我当时虽然考的是计算机系,但直到入学,我竟然没有见过计算机!而我的北大同学很多是高中就参加计算机竞赛获奖的。那时候我们跟大城市的差距太大了!现在,同学们拥有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比我们那时候强多了!希望这里也成为你们起飞的地方。我的第二个平台是北大,北大校园很美!它曾是圆明园的一部分。北大最有名的是“一塔湖图”:博雅塔、未名湖、北大图书馆,我们喜欢在学习之余逛逛优美的未名湖,放松一下。但是北大的学习却很苦很累,为什么?因为北大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学生,大家不甘落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相当多的人要出国,有些要进入国际化大公司,必须让自己足够优秀,做好准备,绝大部分人的自我管理非常好,不需要谁督促,都很刻苦,有目标、有竞争就是最大的动力。我在高中虽然成绩不错,但在北大成绩中等,并不突出,大学四年,在我们专业的66人中综合排名第28。但北大给我了扎实的专业学习和训练,四年时间,使我从不知计算机为何物,到熟练的掌握了计算机和编程,有机会进入当时最好的国内外计算机、通信等企业。我加入华为相当偶然:毕业的时候找工作,那时候不想去外企,也不想去国企,就想去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闯一闯。有一天晚上,偶然听一个同学要去一个叫华为的公司面试,我就陪他去了,我在等着没事也顺便面试了一下,结果面试通过了。那时候华为没什么名气,因为看到华为在深圳,是个民营企业,做通信,面试时我感觉华为工作氛围不错,因此就加入了华为。我的运气不错,当时我绝没想到,华为在20年后,在通信行业会有今天这样的地位。那时候华为在这个行业里相当弱小,只有电话交换机业务,很长时间都进不了城市,只好先做农村市场。现在华为在通信行业的各个领域,包括网络、接入网、路由器、移动网络、微波等,全部进入全球领先的行列,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华为的新业务:企业业务、手机、云服务、物联网等领域,也快速发展,相信这些领域也一定能在5~10年,甚至更短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