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本课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对于十岁左右的孩子来说,空间观念是在经验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所以在教学中我首先通过再现《乌鸦喝水》的故事把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然后再通过实物观察活动、想象活动、操作与表达等活动让学生感知和体验体积与容积的意义,发展空间观念。二、教材分析:体积与容积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理解物体体积与容积的意义。三、学情分析:“体积与容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在此之前,学生只学习掌握了平面图形的面积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与计算方法。体积概念的初步建立是学生空间概念的一次飞跃,其实在生活中学生经常遇到物体占据空间的事例,只不过不会用体积这一数学语言来描述它,而是用“占位置”描述这一现象。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看,这部分内容从平面到空间,知识跨度大、难度高,教学中学生较难理解。四、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理解物体的体积与容积的意义。、使学生建立体积概念,理解体积的大小与形状变化无关的原理。、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难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杯子、茶叶盒、土豆、石块、水、大小量杯、个小正方体。七、教学流程:一、情景导入首先请看大屏幕,这里有两幅图片看到这两幅图片,你联想到了什么?(乌鸦喝水的故事)谁愿意试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说说聪明的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指名说一说。追问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引导学生明白:石头占了水的地方没地跑了就上升了;石头把水挤出来了;石头把水压出来了;石头占了水的空间。(设计意图)简单的两张图片让学生联想故事,引入课题。在这个情景中学生已经初步感知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水面才会上升。而且乌鸦喝水这个故事对后面做实验能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二、探究新知(一)理解体积的含义、初步感受物体占空间(出示一土豆)请问:土豆占空间吗?怎样证明?引导学生说出:把土豆放水里,水面上升了说明它占空间。追问:老师如果往水里放一个苹果,苹果占空间吗?(占)放一枚硬币,硬币占空间吗?(占)放一块橡皮,橡皮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