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大学语文 十二个文言虚词阐释

大学语文 十二个文言虚词阐释_第1页
1/17
大学语文 十二个文言虚词阐释_第2页
2/17
大学语文 十二个文言虚词阐释_第3页
3/17
常用文言虚词阐释《大学语文》大纲在“汉语基本知识”中提出的第二项要求为:“掌握常用文言虚词之、其、者、所、诸、焉、则、而、于、以、且、乃等的用法,识别同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此项要求侧重于对课文中出现的常见文言虚词意义或用法的掌握,下面分别作些介绍。一、代词(之)1.可指代人、事、物等,通常充当句中的宾语。例如:(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之:指代所行之事,可译作“这样做”,分别充当“欲”和“为”的宾语)(2)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於国也》之:提到动词“有”之前的宾语,指代前面所说的情况。)(3)野语有之曰。(《庄子•秋水》之:指代“野语”的内容,可译为“这样的话”,充当“有”的宾语。)(4)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冯谖客孟尝君》之:指代冯谖,充当“见”的宾语)(5)公赐之食,食舍肉。(《郑伯克段于鄢》之:指代颍考叔,充当“赐”的近宾语。)2•用于宾语前置的结构中,复指提到动词之前的宾语。此时原有的代词词汇意义消隐,只起提宾的语法作用。例如:(1)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我之谓:谓我。)(2)《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郑伯克段于鄢》其是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吧。)(3)其李将军之谓乎?(《李将军列传》其李将军之谓乎:也许说的就是李将军这类人吧。)(4)惟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陈言之务去:务去陈言。)二、连词(结构助词)1.置于名词性偏正结构(定中结构)的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表示多种修饰关系,通常可译为“的”。例如:(1)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代为?(《季氏将伐颛臾》)(2)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可以食肉矣。(《寡人之於国也》)(3)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谏逐客书》)2.置于主谓短句的主语后、谓语前,取消原有的句子独立性,使之变成名词性偏正结构,在更复杂的句式中充当主语、宾语、状语、定语等。此时根据上下文,通常可译作“的”、“……的时候”、“……的样子”、“……的情况(条件)下”等,也可不译出。例如:(1)寡人之於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之於国也》寡人之於国也:寡人对于国家的治理。充当全句的主语。)(2)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马...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大学语文 十二个文言虚词阐释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