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南海西沙群岛优美的风光和富饶的物产。围绕第六单元训练点结合本课的实际情况,我定了第二课时的目标:1.了解西沙群岛海底丰富的物产;2.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3.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为了落实以上目标,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由回顾课文到寻找海底物产 西沙群岛海底的物产孩子很容易找到,分别是:珊瑚、海参、大龙虾和鱼。作者详写的是——鱼,这样就顺势导入今日的描写“鱼”的重点段。 二、层层递进学习关键句 1.学习关键句 西沙群岛的鱼有什么特点呢?带着问题读第 4 段。这样让孩子从整体感受西沙群岛的鱼非常多!非常美!然后让孩子分别找出能表现鱼多、鱼美的词语或者句子,最后再找出既能表现鱼多,又能表现鱼美的句子。这时孩子们会发现这个句子就是这一段的关键句。 2.练习寻找关键句 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所以我们在学习了关键句后,紧接着就在第二段和第五段分别找出这两段的关键句,以此验证孩子找关键句的学习情况,不出所料,孩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找到了这两段的关键句。第二段的关键句是: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第五段的关键句是: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3. 添加关键句 假如说第四段是学关键句,第 2、5 段是练关键句,那么第三段就是运用了。孩子在找第三段的关键句时出现了畏难情绪,举手的时候也是犹犹豫豫,回答问题的时候吞吞吐吐,还有的孩子说,老师我怎么觉得这段好像没有关键句呢?我告诉孩子们先把问题放一放,我们来观察一下第三段,第三段有三句话分别介绍了:珊瑚、海参和大龙虾,然后我就问孩子们我们可不可以把它们的次序调换一下呢?孩子们一时难以决定。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让孩子们分队读,北队读第一句珊瑚,中队读第二句海参,南队读第三句大龙虾。读过之后,让孩子打乱顺序再读,结果孩子们发现三句话分别介绍了三种不同的生物,它们是不分先后主次的内容放在一起的段落,却没有一句话能统领整段话,像这样的段落就是并列段式。 在孩子们明白这一点之后,我引导孩子们给这一段增加关键句。虽然有点难度,但孩子们还是能给这一段增加了关键句。我觉得假如孩子会增加关键句了,那么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就成功了一半! 三、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1.学习作者观察鱼的方法。 首先我以第四段为例,让孩子欣赏完本段的鱼之后,我问孩子们,西沙群岛的鱼有 3000 多种,为什么作者单单只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