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编码调制PCM 原理 PCM(Pulse Code Modulation) 脉码调制是实现语音信号数字化的一种方法。是对模拟信号数字化的取样技术,将模拟语音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的编码方式,特别是对于音频信号。PCM 对信号每秒钟取样 8000 次;每次取样为 8 个位,总共 64 kbps。取样等级的编码有二种标准。北美洲及日本使用 Mu-Law 标准,而其它大多数国家使用 A-Law 标准。 一、语音信号的数字化 语音信号是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实现语音信号的数字化必须经过抽样、量化和编码三个过程。 1 抽样 (Samping) 抽样是把模拟信号以其信号带宽 2 倍以上的频率提取样值,变为在时间轴上离散的抽样信号的过程。例如,话音信号带宽被限制在 0.3~3.4kHz内,用8kHz的抽样频率(fs),就可获得能取代原来连续话音信号的抽样信号。对一个正弦信号进行抽样获得的抽样信号是一个脉冲幅度调制(PAM)信号。对抽样信号进行检波和平滑滤波,即可还原出原来的模拟信号。 抽样必须遵循奈奎斯特抽样定理,离散信号才可以完全代替连续信号。低通连续信号抽样定理内容:一个频带限制在 赫内的时间连续信号 ,若以 的间隔对它进行等间隔抽样,则 将被所得到的抽样值完全确定。语音信号经过抽样变成一种脉冲幅度调制(PAM)信号。 2 量化(quantizing) 把幅度连续变化的模拟量变成用有限位二进制数字表示的数字量的过程称为量化。即:抽样信号虽然是时间轴上离散的信号,但仍然是模拟信号,其样值在一定的取值范围内,可有无限多个值。显然,对无限个样值一一给出数字码组来对应是不可能的。为了实现以数字码表示样值,必须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样值分级“取整”,使一定取值范围内的样值由无限多个值变为有限个值。 量化后的抽样信号与量化前的抽样信号相比较,当然有所失真,且不再是模拟信号。这种量化失真在接收端还原模拟信号时表现为噪声,并称为量化噪声。量化噪声的大小取决于把样值分级“取整”的方式,分的级数越多,即量化级差或间隔越小,量化噪声也越小。 量化误差:量化后的信号和抽样信号的差值。量化误差在接收端表现为噪声,称为量化噪声。量化级数越多误差越小,相应的二进制码位数越多,要求传输速率越高,频带越宽。 为使量化噪声尽可能小而所需码位数又不太多,通常采用非均匀量化的方法进行量化。 非均匀量化根据幅度的不同区间来确定量化间隔,幅度小的区间量化间隔取得小,幅度大的区间量化间隔取得大。 非均匀量化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