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读后感 《菜根谭》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信任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菜根谭》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期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菜根谭》读后感 1 长期以来好书总经得起反复推敲咀嚼,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在一位好伴侣的热切推举下,我阅读了一本好书——明代洪应明的《菜根谭》。这是一本历史都无法轻易忘却的奇书,就连毛泽东同志都很宠爱这本书,并且对此书有很高的评价 :“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可见这本书给人的教益,非同一般。 这本书上至治国平天下,下至修身齐家,人世间的大道无所不包。政治家可以从中找到经邦治国的谋略,比方“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厉害之情;任事者自居事中,当忘厉害之虑。”商人可以找到以仁取胜的机灵;僧侣则会觉察它的博大宽宏,而我宠爱《菜根谭》,更多的是宠爱的思辩和处世哲学。 书中布满富有变通的处世哲学,比方“子生而母危,镪积而盗窥,何喜非忧也?贫可以节用,病可以保身,何忧非喜也?”有了这样的辩证,生命就有了柔度和韧性。能用透视的目光去看人生历史,人活着才不至于轻得像一颗纤尘,随世风飞扬,而是自始至终能保持头脑的冷静。 对待世态炎凉,告知我们:“我贵而人奉之,奉此峨冠大带也;我 x 而人侮之,侮此布衣草履也。然则原非奉我,我胡为喜?原非侮我,我胡为怒?”它让我们用与世俗赐予的外物决然分开的看法去看待荣辱,这不失为一种大才智。假如为官作宰的人能看透这层意思,就不会被那些别有仔细的吹捧者所迷惑,保持宠辱不惊的心态。 对于天上掉馅饼的事,洪应明则说:“非分之福,无故之获,非造物之钓饵,即人世之机阱。此处著眼不高,鲜不堕彼术中矣。”假如大家都能领悟这个道理,就不会一时糊涂,做一些作茧自缚的事来。相反,可以提高警惕,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 书中无处不在的博大、淡泊、宽容、和善,以及由此透出的谋略和才智,全部这一切,都让人觉得自己岂止是在读书,而是在与一位智者在交谈,心中的疑虑会由此消逝,留下的则是那份沉甸甸的还带着暖意的警策。 这就是《菜根谭》,一本经得起反复研读的好书,在它淡雅的眉目下藏着一双透视人世的慧眼。 《菜根谭》读后感 2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慢随天外云卷云舒 ——题记。 菜根谭这三个字藏在推举书目的很后面,犹如它自己一样,是不宠爱招摇的性格,它如一个智者,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