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界:是指有内在联系“过程集合体 ” 2.自然观:研究自然界、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形成的对自然界总体的、根本的看法。 3.观察方法:指人们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和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的仔细查看、记载、叙述自然界发生的现象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4.实验方法: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利用一定的科学仪器设备,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中,或特定的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检验的科学研究方法。实验:人们利用一定的仪器、工具,对研究对象加以人为改变以使精确认识研究对象。 5.科学方法:科学认识的主体为了正确反映、复制客体,使用主观手段的总和。 6.科学问题:科学研究过程中,科研主体在一定时代条件和背景下,提出的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中未解决的矛盾,它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7.科研选题:在科学问题的引导下选择和形成今后所要研究课题的过程。 8.观察:有意识、有目的地感知研究对象的过程。 10.实验:人们利用一定仪器、工具,对研究对象加以人为改变以便精确认识研究对象。 13.分析:在思维中把研究对象分解为不同方面、部分、特点和属性。 14.综合:在思维中,在分析的基础上,将事物的各个方面、部分和领域联系起来,形成对事物总体的认识。 15.归纳法:从个别到一般,发现每个个别事物都具有某种属性和特点,形成一般结论。 16.完全归纳法:对一个事物的全体对象进行概括后,得出的一般性结论的方法。 17.简单枚举法:根据某一属性在部分对象中重复出现,从而对该事物做出一般结论的方法。 18.演绎法: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即从已知的科学原理、结论出发,推知某一事物的本质或规律的方法。 19.形象思维:具体反映事物形态形式的基础,通过形象联想和形象想像对事物本质认识的方法。可分为:形象联想和形象想像。 20.形象联想:不改变头脑中已有形象,由已有形象推知研究对象的形象。 21.形象想像:对头脑中已有形象进行加工、重组形成新的形象。 22.直觉思维:不经过一定逻辑规定和思维程序,而直接把握事物本质。具有如下特征:a 认识产生突发性,无过多生理、心理准备. b 认识过程的突变性。c 认识成果的突破性。 23.逻辑思维: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思维形式对研究对象进行间接认识的思维方法。 24.创造性思维:思维对感性材料和已有知识进行思考时不受某种固定的逻辑约束,而是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思维方式。具有多种表现形式:想像、猜想、联想、幻想、灵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