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自由沉淀实验报告

自由沉淀实验报告_第1页
自由沉淀实验报告_第2页
自由沉淀实验报告_第3页
1 自由沉淀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加深对自由沉淀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 2. 掌握颗粒白由沉淀实验的方法,并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计算和绘制颗粒自由沉淀曲线。 二、实验原理 浓度较稀的、粒状颗粒的沉淀属于自由沉淀.其特点是静沉过程中颗粒互不干扰、等速下沉,其沉速公层流区符合 Stokes(斯托克斯)公式。但是由于水中颗粒的复杂性,颗粒粒径、颗粒密度很难或无法准确地测定,因而沉淀效果、特性无法通过公式求得而是通过静沉实验确定。 由于自由沉淀时颗粒是等速下沉,下沉速度与沉淀高度无关、因而自由沉淀可在一般沉淀柱内进行,但其直径应足够大,一般应使 D>100mm,以免颗粒沉淀受柱壁干扰。 具有大小不同颗粒的悬浮物静沉总去除率 E 与截留速度 u o、颗粒质量分数的关系如下: ᵃ = (1 − P0) + ∫ᵆᵆᵆ0ᵅᵅᵄ00 此种计算方法也称为悬浮物去除率的累积曲线计算法。 设在一水深为 H 的沉淀柱内进行自由沉淀实验,如图 2-1 所示。实验开始,沉淀时间为 0,此时沉淀柱内悬浮物分布是均匀的,即每个断面上颗粒的数量与粒径的组成相同,悬浮物浓度为 C0(mg/L),此时去除率 E=0。 2 图2-1 自由沉淀示意 实验开始后,不同沉淀时间ti 颗粒最小沉淀速度ui 相应为 ᵆᵅ = ᵃᵆᵅ 此即为ti 时间内从水面下沉到池底(此处为取样点)的最小颗粒di 所具有的沉速。此时取样点处水样悬浮物浓度为Ci 而 ᵃ0 − ᵃᵅC0= 1 − ᵃᵅᵃ0= 1 − ᵄᵅ ᵄᵅ = ᵃ0 此时去除率 E0,表示具有沉速u≥ui(粒径 d≥di)的颗粒去除率,而 ᵄᵅ = Cᵅᵃ0 则反映了 ti 时,未被去除之颗粒即d<di 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比。 实际上沉淀时间ti 内,由水中沉至池底的颗粒是由两部分颗粒组成。即沉速u≥ui 的那一部分颗粒能全部沉至池底;除此之外.颗粒沉速u0<ui 的那一部分颗粒,也有一部分能沉至池底。这是因为,这部分颗粒虽然粒径很小,沉速u0<ui,但是这部分颗粒并不都在水面,而是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沉淀柱的高度内。因此只要在水面下,它们下沉至池底所用的时间能少于或等于具有沉速ui 的颗粒由水面降至池底所用的时间ti,那么这部分颗粒也能从水中被除去。 沉速u0<ui 的那部分颗粒虽然有一部分能从水中去除,但其中也是粒径大的沉到池底的多,粒径小的沉到池底的少.各种粒径颗粒去除率并不相同。因此若能分别求出各种粒径的颗粒占全部颗粒的百分比,并求出该粒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小辰4+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出售各种资料和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