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急救护理学》名词解释: 1.急救护理学:是以现代医学、护理学专业知识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护理的一门新学科。 2.院前救护:是指急危重症病人进入医院前的急救护理。研究范围包括:院前救护理论与技术的研究。 3.ICU:是指专业医护人员将各类危重病人集中管理,应用现代化的医疗设施和先进的临床检测技术对病人迸行严密的监护、有力的治疗和护理,从而使病人能度过危险期,为康复奠定基础,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 4. 急诊 医疗 服 务 系 统(EMSS)即院前救护、急诊室救治、重症监护治疗所形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 5.BLS 即基础生命支持:指当病人突然发生心搏、呼吸停止时,在缺少器械、药物的现场,可进行简单的人工通气和心脏按压对病人实施心肺复苏。 6.AIS 即进一步生命支持:指对心脏、呼吸骤停病人实施 BLS,进行初步复苏后或有条件的情况下,利用急救医疗器械和急救技术,建立和维持可靠的全人工气道通气和维持血液循环,包括氧疗和药物治疗。 7.急诊分诊:是根据病人的主诉、主要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判断,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以便安排救治程序及指导专科就诊的技术。 8.首诊医生:第一个接待急诊就诊病人的医生称为首诊医生。 9.医院感染:凡是住院病人和医院职工,因在医院期间遭受感染而引发的任何显示症状的疾病,不管受害对象在医院期间是否出现症状,均称为医院感染。 10.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指肾脏在单位时间内将若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的能力。 11.中心静脉压:插入右心房或在靠近右心房的上、下腔静脉处所测得的压力称为中心静脉压。 12.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是指 ICU 病人自身存在的细菌引起的感染。 13. 外 源 性感 染 称 交叉 感染:通常是指病原体来源于病人体外,如其他病人或医院中的工作人员、医院环境中存在的细菌,以及未彻底消毒灭菌或污染的医疗器械、血液、血液制品及生物制品等。 14.母婴感染:分娩过程中胎儿经胎盘或产道所发生的感染。 15.高热:当腋下温度超过38.50C。口腔温度超过 390C或直肠温度超过 39.50C 时称为高热。 16.稽留热:指体温持续在390C 以上,达数天或数周,24h 内波动范围不超过 l0C 17.驰张热:指体温持续在390C 以上,波动幅度较大,24h 内温差达 20C 以上,体温在波动中始终末降至正常水平。 18.间歇热:指高热期与体温正常期有规律地交替进行。 19.头痛:主要指眉弓以上额、顶、颞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