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农业农村局202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今年以来,县农业农村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市“三农”工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在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统筹抓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县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态势持续向好,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一、主要工作成效(一)种植业生产形势总体向好。春季田间管理和春耕备耕工作扎实推进,小麦赤霉病防控有力有效。实现午季粮油面积、单产、总产同步增长。小麦收获面积175.7万亩、增长0.8%,单产347公斤、增长3.6%,总产60.97万吨、增长4.4%。油菜收获面积12.8万亩、增长125%,单产175公斤、增长0.1%,总产2.24万吨、增长125%。实施合作共建供肥蔬菜基地项目4个,建设设施蔬菜基地190亩。全力做好疫情期间蔬菜生产供应工作,确保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密切关注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工作,尚未发现在我县发生为害。全县完成水稻种植面积252.2万亩,较去年增加0.78万亩,长势总体较好。(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恒大高科加快建设,温氏养猪快速壮大。全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7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家。新增省级9家、国家级1家。1-5月份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46.13亿元,同比降低1.2%。规范发展并重,新增农民合作社26家、家庭农场35家,全县农民合作社2755家、家庭农场510家。新增县级示范合作社16家、家庭农场9家,新申报省级示范社、家庭农场各3家。各级示范合作社182家、家庭农场67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5家,省级示范合作社11家、家庭农场18家,市级示范合作社67家、家庭农场20家。(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持续加强。一是加强风险防范。抓好疫情防控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对全县农贸市场开展全面排查,未发现畜禽屠宰现象。上半年,农产品质量县级例行监测品种60个、样品669个,县乡快检数据上传平台7319条。二是完善监管制度。试行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开具合格证795张,附证上市农产品721.9吨。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程,追溯平台共注册企业54家,实现信息全程追溯。三是狠抓品牌建设。在标志使用期内的有机食品5家、9个产品,绿色食品43家、172个产品,无公害农产品25家、39个产品,认证面积共81.9万亩。上半年,新培育“三品”使用企业7家、产品数29个。(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加强。结合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持续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一是调优农业种植结构。支持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全县面积14.8万亩。二是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指导农户控制农药使用量和次数,推广应用高效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新型植保机械,支持专业化服务队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三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化肥机械深施、种肥同播、水肥一体、精准施肥等绿色高效施肥技术,指导农户科学施肥,减少化肥施用量。四是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落实秸秆粉碎还田和“四离一集中”措施,提高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五)农业产业扶贫扎实推进。一是扎实开展反馈问题整改。针对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察“回头看”和2019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涉及产业扶贫三项七方面的问题,提出28条整改措施,5月底已全部整改到位。二是积极配合开展扶贫审计。中央审计署南京特派办审计组对我县开展扶贫审计,涉及产业扶贫相关政策、资金落实等,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三是实施“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民生工程。截至6月底,已建设农业特色园区(基地)76个,落实资金21131.5万元。安排贫困户自种自养补助资金4708.4万元,16428户贫困户申请从事农业特色种植、养殖及农业加工业奖补。目前,已验收合格的自种自养项目,正在打卡发放奖补资金。四是开展产业扶贫培训。组织农业专家赴25个乡镇72个贫困村开展特色种养业培训,已全面完成。(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一是扎实开展农村改厕问题排查整改。对2017-2019年全县农村改厕进行全面排查整改,共排查72554户,摸排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