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博物馆新馆 NEW SUZHOU MUSEU 陈薇/ CHEN Wei 作者按: 自著名国际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 2002 年初接受中国江苏苏州市政府之邀,承接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伊始,受到社会媒体、建筑界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2003 年 11 月 5 日,苏州博物馆新馆已正式揭幕开工。随着破土尘埃落定,近两年的报导风雨似也渐沥入静。在此期间,作者有幸两度参加专家论证会,得以了解一些情况。今受《世界建筑》杂志社贾东东女士之邀,并征得苏州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同意和支持,对苏州博物馆建设的前期情况作一报导,希望以客观的事实及陈述以飨读者。选址的风风雨雨 如果说在现代主义大师贝聿铭先生建筑设计生涯中,值得特别关注的诸如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美国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美国波士顿肯尼迪图书馆、中国北京香山饭店等建筑的话,那么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就是选址,正在兴建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也不例外。在中国古代,城市、聚落、建筑等的选址,多和山川形胜及对未来可能的发展规模估算有关,而如上所述建筑的选址,却均在业已成熟和积淀深厚的城市环境和背景中。这就意味着我们在谈论贝先生的这些作品时,限制和约定、格局和肌理等城市要素十分重要。1970 年代末,贝先生建议禁止在紫禁城周围一定范围内建造高层建筑,却接受在城郊建香山饭店,便是出于对历史名城[1]的整体思考 。20 年后,苏州博物馆新馆不仅选址在历史古城内,而且紧依古典建筑和园林,贝先生则欣然接受挑战,同时认为如果博物馆新址择于苏州新区便了无 情趣。这确实耐人寻味。其实,关于苏州博物馆选址工作,从1999 年 6 月开始,长达近 3年方花落伊家。其间,苏州市委、市政府等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先后对:人民路东侧的工人文化宫地块;人民路西侧工人文化宫对面电子市场地块;北寺塔以东、西北街以北地块;潘儒巷以北、临顿路以东地块;园林路以东、潘儒巷以北侧地块;齐门路以东、东北街以北 地块(图1),进行过反复比选,经审慎考虑,最后选定第六地块(图2)。它北倚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东临全[2] [3]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忠王府 ,南对苏州“文化长廊”起点东北街,西接城市干道齐门路。该选址大胆显赫,又蕴涵深刻。第一,它有利于整治和改善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所处历史街区的环境;第二,利用苏州博物馆老馆忠王府建设新馆,利于节约投资,又易于新馆老馆相得益彰;第三,由于历史原因,该地区已形成文化核心区域,加建新馆,助于彰显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