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 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 重阳节自古以来就有登高望远、赏菊吟秋的风俗。提倡全社会树立敬老、孝老、爱老的风气,作为传统节日重阳节,它分散了中华民族千秋万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浓浓情思。 重阳节的美妙寓意主要是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两方面。古时候人们认为九九重阳是特别吉利的日子,民间在重阳节期间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插茱萸、拜神祭祖等风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的含义,提倡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1989 年,我国还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寓意“久久”长寿之意。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才老人节。提倡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24 年 5 月 20 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们中国人是一个有着尊老传统的群体,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就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是脍炙人口。而现阶段,大量老年人口的增加,“未富先老”的社会压力,给予了文化颜色浓郁的重阳节更多更沉重的现实意义。 不管怎么说,重阳节只有一天,我们不能希望在一天的时间里能解决全部的问题,只有以此为契机,形成长效机制,从制度上加以保证,从风气上加以影响,从观念上加以调整,这才是重阳节真正的意义。 重阳节,一个承续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中国人美妙的节日,不应再被现代中国人所忽视。其中蕴含的传统、内涵和价值,更应为人所真正认知并深深牢记。重阳节是一个传统节日,但重阳节的意义,却是永久的。 重阳节的来历简介 重阳节的源头,早在《吕氏春秋》中就有记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由此可见,在当时,就已经有了以庆祝丰收为名的祭祀天地神灵、祖宗的活动,用来感谢天地、祖先的馈赠。到了汉朝,《西京杂记》中就有记载,在重阳节这天佩戴茱萸、饮菊花酒,以求长寿的风俗。与此同时,还有各种大型的宴会,这都是先秦时期庆祝丰收的祭祀活动演化进展而来的,这便是早期的重阳节的雏形。 重阳节的风俗 1、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许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风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