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资源★★★我在这里探讨一个转轨经济学的问题。在国外,一方面不少人对中国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经历很感兴趣,另一方面又对这方面的讨论很欠缺,这是件很遗憾的事。中国的转轨是二十世纪末在世界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之一。这么有深远意义的事情,却没有现成的理论解释。经济学的现有理论比照拟完善的经济制度有很好的描述和讨论,对传统的方案经济也有很多的讨论,但对如何从一种经济制度转轨到另一种经济制度,可以说就没有很好的理论了。这里面有许多非常丰富的经济现象值得探讨,经济理论值得开创。我的兴趣是希望用现代经济学的工具来分析中国在转轨过程中的经济现象。这里有很多方面,我在此讲一个方面,就是关于企业,特别是企业所有制。企业的所有制和控制权,都是热门话题,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似乎该说的都说过了。但是,用现代经济学的工具来分析,还是有意义的。 一、三种视角看企业的政府所有制 一个企业,所有者和控制者应该是政府还是私人,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根据传统的“市场失灵〞的思路,在一些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对企业的所有和控制有它的好处,因为政府被认为会使社会效益最大化。比方,政府可以纠正一个企业的垄断行为,假如把企业让私人控制,私人的利益与社会的利益就会有冲突。又比方,当企业的经济活动有外部性时〔比方排污行为〕,企业由私人运作,虽然利润高但社会效益低。这种观点认为,政府控制企业可以纠正市场失灵。原因是政府是代表社会利益的,不追求利润目标。所以某些行业的一些企业由政府控制的话,社会效益会好。这是一种传统的、教科书的观点。 第二种观点,最近一、二十年比拟流行,是说政府都是腐败的,政府控制的企业都是坏的亚洲金融危机后,这种观点认为,这都是政府参加了企业的结果,是“裙带资本主义〞的后果。所有权应给私人,私有制给人以鼓舞,市场可以把资产分配到最优。哪怕有一些垄断的问题,外部性的问题,也比把企业给政府要好。政府的官员都是政客、官僚,他们的目标函数不是资产增值,有其它目的,直接受贿赂只是一个例子。这两种观点的比照很鲜亮:根据第一种观点,政府在某些行业对某些企业的控制是应该的,而第二种观点说不应该,应该尽快私有化。 我想提出第三种观点,它基于中国过去二十年的实践。前两种观点包含了一些隐含的假定对一些象我们这样的转轨经济和开展中经济的制度来说,并不切实际。来看第一种观点。政府真的就是为了社会的福利最大化吗?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