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团建的调查与思考...农村团组织是团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团建工作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应共青团形势发展需要的新工作方式、手段和载体,加强农村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青年中的基础。按照孝感团市委的布署,云梦团县委2006年3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农村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状况的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走访等形式了解实际情况,现形成如下调研报告:一、我县农村基层共青团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目前,全县共有14—28周岁青年131462人。团员24352人。现有农村青年99335人,其中团员10315人,外出务工青年32192人。农村设有基层团委12个,团总支64个,团支部573个。1、从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状况来看,基层组织覆盖面萎缩,出现有组织无团员的现象。全县乡镇一级组织健全,都设有团委,发展不平衡。村级团组织瘫、软、散、乱团组织仍占有很大比重。288个行政村(社区)中,只有60多个村(社区)团支部组织健全,能开展一定的活动。据调查,目前农村近半数团员集中在学校,大部分团员从学校毕业后即到外地打工,没有及时办理团组织关系转接手续,犹如“断了线的风筝”。导致团组织的工作对象缺乏,底子不清,许多村团支部变为“空壳团支部”。2、从农村基层团干部队伍状况来看,存在年龄偏大,素质偏低,兼职过多的问题。团干部的综合素质与岗位要求有一定的差距。由于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和村级两委会换届,乡镇和村级班子职数精简,乡镇团委书记已不可能进入同级党委班子,基本上是由乡镇党政办主任或副主任、组织干事、宣传干事等兼任团委书记,由于村委会成员中大多已不具备任村团支书记的条件,同时受村干部名额的限制,只有极少数有年轻村干部的村由两委委员兼任村团支部书记,绝大多数村没有配备团支部书记,由于乡村两级团干部身兼数职,导致大部分团干投身第1页共7页团的工作的精力有限,不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3、从农村团员队伍状况来看,团员流动日益增强,农村团青比例偏低,团员意识淡漠的问题比较突出。2005年全县新发展团员3700名,属于有计划正常发展,而且大多数集中在学校,农村青年发展团员人数极少。由于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农村大多数团员思想观念新,团员意识淡漠,被动消极或不愿意参加团的活动。4、从农村团的阵地建设和活动开展情况来看,存在活动阵地少且利用率低的问题。乡镇、村两级团组织没有固定活动场所,能够依托党建阵地开展活动的也不多。有的农村基层团组织由于工作经费严重缺乏,又缺乏有效的活动形式,因而长期不组织团员开展活动,缺乏对农村团员的教育和约束,没有调动起农村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时间一长,团组织失去了应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团员失去了荣誉感和自豪感。二、制约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的原因分析(一)团的工作外部环境欠佳,农村党组织对基层团组织重视程度减弱。一是思想上重视程度不高。没有把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纳入党组织建设一盘棋,许多基层党组织也本着“能维持、能交代、不指望、无任务”的态度来对待基层团的工作,不给团干部交任务,不对团员青年进行教育,对团建工作精力投入不足,关心力度不够,管理措施不强,个别地方甚至放松了对团组织的建设和管理。特别是乡镇党委在对待和评价团干部工作上,只重党政统一部署,忽视团的自身工作,一些地方单纯以完成乡镇党政安排工作好坏来评价团委书记,致使团的建设放松了。二是团干部政治经济待遇得不到落实。调查中,乡镇团委书记可以列席同级党委会议的待遇没有得到落实,目前乡镇团委书记中享受乡镇部门正职待遇的占40%,享受乡镇部门副职待遇的占60%。三是团的工作经费、活动阵地没有保障。乡镇一级的团委工作经费没有列入财政预算,也难以申请到活动经费,想开展活动只有请求企事业单位赞助。村一级的团工作经费更是无从保证。四是没有建立完善的团支部干部选拔、管理、使用机制,由于乡镇党委对团的工作不够重视,在培养后备干部的排序中,团干部自然落在了后边,致使团干部第2页共7页工作积极性不高,久而久之,进取思想淡化。另外在团干部调整问题上,上级团组织较难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