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水体的污染与防止 生态学的理论认为,在自然情况下,生态系统的稳定,是由于它在结构与功能上都处于动态平衡,这就是生态平衡。当外来的因素引起生态平衡的波动时,生态系统内部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调节,可以使之重新到达平稳。这就是系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维持。假如外力冲击强度超过了系统的自我维持范围〔阀值〕,就会出现生态系统的功能紊乱,结构破坏。人类活动造成进入水体的物质超过了水体自净能力,导致水质恶化,影响到水体用途,就是水体污染。 一、天然水体污染特点 1、河流污染特点 〔1〕污染程度随径流变化 河流的径污比〔径流量与排入河中污水量的比值〕的大小决定了河流的污染程度。通常,假如河流的径污比大,稀释能力就强,河流受污染的可能性和污染积蓄就小,反那么反之。河流的径流随季节而变化,河流的污染程度也相应地变化。 〔2〕污染影响范围广 随着河水的流动,污染物质随之扩散,故上游受污染很快就影响到下游。因此,河流污染影响范围不限于污染发生地区,还可殃及下游,甚至可以影响海洋正因为河流稀能力比其它水体大,复氧能力也强,有些人就把河流作为废水天然处理场所任意向河中排放废水。殊不知河水的稀释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河流就要遭受污染,一旦受污染影响范围就广。 〔3〕污染易于控制 河水交换较快,自净能力较强,水体范围相对集中,因此其污染较易控制。但是,河流一旦被污染,要恢复到原有的清洁程度,往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和较长的治理时间。如英国泰国晤士河的治理,前后经进 100 多年的治理,特别是本世纪 50 年代以来,运用环境系统工程,加强了技术措施与科学管理,河流水污染控制取得显著成效,绝迹百年的鱼群又重新泪游到泰晤士河之中。1980 年以后才到达了Ⅱ级水质标准。 2、湖泊〔水库〕污染特点 〔1〕湖泊污染的来源广、途径多、污染物种类复杂 上游和湖区的入湖河道,可以携带其流径地区厂矿的各种工业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入湖;湖周农田土壤中的化肥、残留农药及代谢产物和其它污染物质可通过农田排水和降水径流的形式进入湖泊;湖中生物(〔水草、鱼类、藻类和底栖动物〕死亡后,经微生物分解,其残留物也可污染湖泊。几乎湖泊流域环境中的一切污染物质,都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最终进入湖泊,故湖泊较之河流来说,污染来源更广,成分更复杂。 〔2〕湖水稀释和搬运污染物质的能力弱 湖泊由于水域宽阔、贮水量大、流速缓慢,故污染物质进入后,不易迅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