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思考和建议随着“一带一路”、创新型城市等发展战略的相继实施,XX市作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不断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20XX年8月《XX市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实施方案》出台,提出打造一批特色小镇样板,为全省乃至全国小镇建设创造出示范路径,为加快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注入新的发展动力。一、XX市建设特色小镇的现状(一)坚持科学规划,凸显市场主体第一,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实现创新、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有机融合。第二,小镇规划面积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核心建设面积控制在30%~50%。第三,实行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调动社会力量,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参与建设运营。(二)突出产业特色,实现分类发展合肥实行“一镇一业”,在细分市场中构建小镇大产业。合肥特色小镇根据产业不同可以分为:一是文化小镇,如长临河军事题材影视小镇等。二是旅游小镇,如汤池镇温泉旅游特色小镇等。三是科创小镇,如撮镇vr小镇等。四是智造小镇,如机器人特色小镇等。五是金融小镇,如滨湖金融小镇等。六是商贸小镇,如综合性通航小镇等。七是健康小镇,如巢麓小镇等。八是农业小镇,如大圩农业物联网小镇等。(三)加快体制改革,加大政策支持在财政资金方面,安排特色小镇建设奖补资金,对国家、省级、市级培育的特色小镇,予以财政资金支持。在土地要素方面,统筹安排特色小镇建设用地,保障合理用地空间。在前瞻产业研究院|1融资渠道方面,鼓励运用ppp模式开展特色小镇项目建设。在人才保障方面,对进入特色小镇的创新创业人才,给予重点支持。(四)建立联动机制,落实创建工作省级层面上,成立XX省特色小镇建设领导小组,加强组织第1页共5页领导和统筹协调。市级层面上,成立XX市特色小镇建设领导小组,做好各地动态跟踪和协调服务。县(市、区)级层面上,编制各县(市、区)特色小镇建设规划方案,筹划配套政策和下一步思路。(五)完善功能配套,创XX县区域协同合肥建设特色小镇注重加强沟通交流和协同创新。紧跟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1+5战略部署,建立环巢湖国际旅游休闲区,打造特色旅游风情小镇。三十岗利用“马拉松热”吸引人流、扩大特色小镇知名度和刺激当地消费。中国葡萄特色小镇为推介大圩镇葡萄品牌、与外界合作洽谈提供了一个颇具影响力的平台。二、XX市建设特色小镇存在的问题一是小镇数量相对较少。20XX年,被国家、XX省指定重点发展的合肥特色小镇只有5个,分别是XX县区三河镇、合巢经开区三瓜公社电商特色小镇、包河区滨湖金融小镇、XX市黄麓建筑科创小镇和高XX县区中安创谷基金小镇,总体来说特色小镇数量相对较少,覆盖面积不够。二是发展成效有待提高。部分特色小镇建设初期“声势大”,建设进度却相对缓慢,后期动力不足、成效不明显。例如华谊电影小镇在合肥的整体反响较小,滨湖海洋主题乐园项目至今还未开工。未来合肥应在小镇建设质量和建设成效上严格把关监控,促进特色小镇健康而稳定地持续发展。三是产业特色有待突出。部分小镇由于初期谋划不足,后期不得不外延与扩展,导致总面积偏大,不符合“小、精、强、美”的要求。部分小镇缺乏彰显特有文化元素的建筑外观、生态绿地和社区配套等。众多企业集中涌入,显现出“同质化”现象。四是人才机制有待创新。一方面政府暂时没有有效的政策体系或机制来吸纳优秀人才落地生根,甚至是有的专业人才即便来了也待不长。另一方面市县部分地区由于区位优势不明显、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对人才吸引能力严重不足。(五)功能联动有待增强前瞻产业研究院|2第2页共5页一是产业与旅游功能融合不够。一些科技小镇产业定位特殊,难以开发丰富的旅游项目和产品,对游客吸引力有限。二是产业与文化功能融合不够。有些小镇不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与内涵,传统产业文化与现代时尚文化难以深度融合。三是产业与社区功能融合不够,居民认同度普遍不高。三、XX市建设特色小镇的对策建议(一)科学规划设计一是注重规划的衔接性。建立由概念到具体、由策划到规划、由整体到局部的总体发展规划;将偏离发展定位的项目区块尽快剥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