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耳鼻喉科手术麻醉常规一、耳鼻喉科手术麻醉的一般原则1.保持呼吸道通畅(1)在耳鼻喉科手术时,麻醉医生与外科医生共同使用病人的呼吸道,给气道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2)部分病人术前已经存在上呼吸道梗阻,主要原因有水肿、感染、肿瘤阻塞、血肿、创伤和咽喉部解剖畸形;术前对病人的气道情况进行细致的评估,并进行相应的困难气道的准备。(3)病人在术中出现上呼吸道梗阻的原因有出血、水肿、外科操作的干扰、病人头部位置的改变以及气管导管扭曲、成角等;(4)病人在术后出现上呼吸道梗阻的常见原因有喉痉挛、喉头水肿、出血或异物,若全麻后苏醒不佳或有残余肌松作用,则更容易造成上呼吸道梗阻;2.安放恰当的体位(1)耳鼻喉科手术时将病人头部抬髙 15〜20。常能减少术中的出血量;(2)预计手术冗长时,应注意保温和保护病人身体的主要受压迫部位,如枕部、肘部、骶部和足跟等;(3)咽喉部手术后应预防分泌物和血液侵入呼吸道,因此病人常取头低侧卧位,头部转向一侧,颈部过伸,上方的手置于颏下。3.术中监护(1)常规的监护应包括心电图、无创血压、SpO2;(2)必要时监护呼吸和气道通畅度,常用 EtCO2、胸壁听诊器;(3)耳鼻喉科的大手术可按需进行直接动脉内测压、中心静脉压监测、测定体温和尿量。4.术后拔除气管导管(1) 上呼吸道手术后拔管的指征是病人完全清醒,自主呼吸良好各种气道保护性反射已经恢复。如果存在咽喉部活动性出血、水肿等病理情况时,应暂缓拔管;(2) 对于暂时不能拔除气管导管的病人可以保留导管,并进行机械通气,以保持良好的气道湿化。有指征的病人也可以做气管切开。二、耳部手术1. 需要全身麻醉的耳部手术有鼓膜、鼓室成形术,乳突根治术,听骨成形术、迷路切开、听神经瘤和面神经手术等。一般手术时间冗长,操作精细,常需要在显微镜下完成。因此术中应避免病人突然活动,给手术操作增加困难。2. 部分外科医生需要在术中了解病人的面神经是否受损伤,因此术中应减少肌松药的用量,保留病人面神经对神经刺激的部分肌颤搐反应。3. 内耳手术后病人常出现恶心、呕吐,因此常规联合使用多种镇吐药物。4. 为减少内耳手术的出血,改善显微手术的视野和操作条件,可施行控制性降压。常用的降压药物有硝普钠和硝酸甘油,复合吸入全麻药、受体阻断药、麻醉性镇痛药等。如果将病人头部抬髙 15。,同时手术区域用含有 1:20 万肾上腺素的局麻药浸润亦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5.中耳手术中是否可以吸入 N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