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后心得 600 字五篇篇一 读完了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心情是复杂的——有愉悦,有伤感,还有释然。正如茅盾在序言中所说,它不像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在于它更像一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读着这部小说,仿佛看到萧红就站在我的面前不曾离去,如同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娓娓道来她童年的趣事:呼兰河的人民是那样的善良知足,过着一尘不变、与世无争的生活……随着笔调一转萧红变得忧郁起来,我们看到的是她单调寂寞的童年,尽管祖父给了她很多慈爱的爱和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是对于一个得不到家庭温温和父母爱的孩子来说,她的内心是孤独的,也许这也是导致她日后在三次婚姻中屡遭失败的原因吧。 呼兰河发生着一个个普通而残忍的故事,日复一日,萧红痛斥这人吃人的旧社会,痛斥日本人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她对家乡人民愚昧、麻木、任其宰割的命运报以深深的同情,同时也对家乡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觉醒感到欣慰。 萧红的命运是不幸的,虽然她的一生都在抵抗旧的封建礼教,但她最终没有逃脱悲惨的命运。 我认为呼兰河传这部小说是消极的,如同翠姨,她生活在新旧社会交织变迁的时代,对于现实的不满只作内心默默的抵抗,呼兰河转又是积极地,在大革命时期总有一些像萧红这样具有先知先觉的进步人士,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气,唤醒民众愚昧的良知,揭开他们被蒙蔽了双眼的面纱,也许萧红没有像赵一曼、秋瑾、石评梅那样对未来充满热情,投身革命,也许她更多的是沉醉在自己的个人情感悲痛中,但是在那样恶劣的生活条件下,那样寂寥悲痛的心境下,依旧执笔完成这不朽的巨作,这就足以值得我们仰慕和学习。 读完这本小说,也深深感受到活在当下的我们是多么幸福,对一些落后的农村依旧被贫困愚昧困扰的现象,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他们。 呼兰河传读后心得 600 字 篇二 之前,读书漂流发了《呼兰河传》这本书,一听书名我的兴趣顿时全无,可认真一看,呀!是萧红的作品,我那兴趣又”跑”了回来。因为我觉得萧红的作品都很生动。 书中,有很多人物形象,比如:胡家媳妇:聪慧能干温顺;有二伯:忠实勤恳;冯歪嘴子:勤恳忠厚;小团圆媳妇:孤独无助……但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第五章——团圆媳妇。这一章里讲:团圆媳妇才 12 岁就嫁到了别人家,她的婆婆为了给她一个下马威,就天天打她,用皮鞭子抽、用烧过的烙铁烙团圆媳妇的脚心,最后把她打出病来,天天跳大神,真是一种迷信啊!何必呢?不仅如此,最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