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开课中怎样才能灵活、有效的处理课堂中的动态生成在公开课中怎样才能灵活、有效的处理课堂中的动态生成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通榆镇万岗小学 李艾霞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在动态生成的课堂里,它层出不穷,学生更加自主、自由,更有独立的思想,并且这种思想影响着课堂的进度和进展,也受到了老师的重视和尊重。本人为了上一节公开课,试上了一节又一节,而每一节课都存在未知的生成过程,详案是备了又备,改了又改,究竟怎样才能灵活、有效的处理课堂中的动态生成,从而达到学习的有效性呢?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备”好预设 促进课堂动态生成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是课堂的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机械地记忆,学生的思维受到局限,学习兴趣低,自主学习能力也得不到锻炼和完善。而在动态生成的课堂,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老师把握教学重点,将知识的引导贯穿到整个课堂和教学中,通过老师学生间的沟通互动,产生思维的碰撞,课堂随着新思路的变化而变化。其中老师的作用不可忽视,在课堂的讨论互动中,同学们的思路千奇百怪,这时就需要老师时时提醒,耐心引导,使课堂讨论的中心回到所学知识上来,让同学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自由联想和想象,从中找到无限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最终实现课堂的动态生成。 课堂动态生成的基础是预设,预设是课堂动态生成的关键。课堂动态生成看似是给予了学生们充分的自由,但是自由又需要有个度,这个度就是要通过预设来实现。预设与自由看似对立,但却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预设而缺乏自由的教育就是传统教育,老师作为课堂的中心,准备上课的内容,控制课堂的进度,“满堂灌”地为学生讲述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去深化思考学习的内容,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靠单纯背诵公式和解题步骤,就能拿到一个还不错的成绩,学生的知识学习不牢固,学习能力也得不到锻炼;只有自由而缺乏预设课堂就会像一只脱缰的小马驹,只知道撒欢和狂奔,却没有目标,找不到方向,学生们会投入到讨论的欢乐中而找不到讨论的关键,也或者因为所学知识的欠缺,讨论的层次浅显不能深化。 课堂动态生成需要一个开放的环境,老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鼓舞学生积极发言。例如在二年级《认识角》一课中,我设计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在学生认识的图形上写了一些口算,同时准备了 6 组,还准备了计时器,比比哪组答的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