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八个统一”明确思政理论课课程定性论教育改革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八个统一”的具体要求,为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办好思政课,需要与时俱进,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在“八个统一”的指导下,我们历经一年的实践反思,基于前“五个统一”,更加明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定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理解析的政治课。思政课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根本解决“培育什么人怎样培育人为谁培育人”的问题。在坚持思政课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的过程中,首先就要讲政治。讲政治是思政课的首要要求,政治性是课程的根本属性,政治认同是思政学科的首要核心素养,对思政课老师的第一要求是政治要强,“在马言马在马信马”。可见,思政课是一门旗帜鲜亮的政治课,这是该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本质属性。但思政课绝不等同于宣传工作,讲政治也不是空洞的说教,马克思主义理论讲授更不是简单的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就是逻辑自洽的系统的理论体系,既是真理也是科学,学理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体现。因此,学理解析的政治课才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定位。在思政课上,我们不仅要告诉学生“中国共产党能马克思主义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更要让学生弄清楚“为什么能为什么行为什么好”。只有进行透彻的学理解析缜密的逻辑论证彻底的理论探究,“用学术讲政治”,才能真正回应说服并引领学生,理直气壮地讲好思政课,守正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知识承载的价值课。思政课作为一门通识必修课,无论进行何种课程定性,都不能否定它作为课程的基本属性,即“以知识为基础和核心,对教学内容活动及其进程进行设计规划和安排”。思政课就是一个融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史学法学德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种学科知识于一体的“知识大课堂”,通过知识来传授思想,表达情感,传递价值。但我们必须更加清楚地认知,思政课的特别性在于,它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更承担着铸魂育人的重要使命。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才是课程更高的目的诉求。从本质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