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变形监测技术方案一、 工程概况本工程由一幢门字形酒店、六幢不同高度公寓和整体地下车库组成,总占地面积约 30000m2,总建筑面积约 23 万 m2,地下建筑面积约万 m2。本工程基坑总面积约 29300m2,东西向长约 300~400m,南北方向长约 40~110m。基坑总延长线为 785m,地下室为三层,基坑开挖深度为-18.2m、-18.7m,管线分布复杂。基坑北侧紧邻海河,南侧是车流量较大的公路,海河水位的变化及张自忠路面动荷载的干扰都将是某基坑监测的难点。基坑监测等级为一级,监测手段众多,监测内容、监测工作量及监测难度均较大。二、 依据及原则1.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2. 《工程测量法律规范》(GB50026-93)3.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4.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法律规范》(GB12897-93)5. 《天津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法律规范》(TBJ1-88)依据法律规范和天津市建设主管部门对建筑物基坑施工相关文件的要求,以及基坑设计的相关要求;为确保建筑物地下基坑施工及周边环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使在基坑开挖和施工期间的变形得到有效控制,保证其不对基坑自身及周边环境造成破坏性的影响,用科学的数据指导基坑信息化施工,保证施工安全。三、基坑监测项目为了及时收集、反馈和分析周围环境要素在施工中的变形信息,实现信息化施工并确保施工安全,综合本工程周边环境状况及围护结构和支护体系的特点,遵照设计的相关要求,本工程共进行如下几项基坑监测工作:1、周边环境监测A、地下管线变形监测;B、基坑外道路变形监测;C、基坑外地下潜水水位监测;D、基坑外承压水水位监测;E、基坑外土体水平位移(测斜)监测;F、基坑外土体表面变形监测;G、海河堤岸变形(沉降、变形)监测;2、围护结构监测A、围护桩桩体水平位移(测斜)监测;B、围护桩桩顶变形(沉降、位移)监测;C、围护桩内、外侧水土压力监测;D、围护桩的竖向钢筋应力监测;3、支撑体系和立柱监测A、支撑轴力监测;B、钢格构柱及立柱角钢应力监测;C、立柱位移和沉降监测;4、其它监测A、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分层沉降监测;四、基坑监测点位布置1、周边环境监测A、地下管线、路面等的变形监测包括基坑周边的张自忠路、兴安路的地下管线、路面、海河堤岸的沉降监测点的布设。管线和路面每间隔 30 米布设一个监测断面,共约 239 个监测点。其中海河堤岸监测点编号为 HD1~HD10,而地面沉降监测点共105 个,布点数量较多,最终编号以实地布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