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幼小衔接课程设计一、课程理念(一)适应1、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即适应以获得知识为主要任务的学习方式。2、适应每节课 40 分钟包括复习、新授、练习、巩固、作业等多个环节在内的课堂结构。3、适应老师角色的转变,即适应从幼儿园老师由保育为主的角色转变为小学老师以教学为主的角色的变化。4、适应新的作息时间及新的学习节奏。5、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二)养成1、养成良好的听讲习惯,如:听老师口令立刻做出反应,小眼睛要看老师,不随便讲话,不做小动作等。2、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如:坐姿端正、握笔正确。3、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如:有任务意识,态度认真,耐心、细致,不浮不躁,不磨蹭,不打折扣。(三)规范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规则意识,要求孩子努力按小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学习和活动。如:课前提醒孩子准备好下节课要用的学习用品;课间提醒孩子先上厕所、先喝水,然后再玩;上课时提醒孩子身子坐正、注意倾听,要发言先举手,别人说话不打断、不插嘴;书写时提醒孩子身坐直、腿放平、头放正,按老师指导的那样去完成;活动时提醒孩子注意安全,未经他人允许,不能乱摸、乱拿别人的物品等。2/7四)提高1、要不断提高孩子的规范意识,努力按老师的要求去做。2、提高孩子的学习技能。包含涉及到语文学习层面的对语音的把握和模仿能力、对文字的识记和书写能力、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包含涉及到数学学习层面的对数的概念的感知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对空间、时间、方位的初步的感知觉能力;包含涉及到多种学科领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注意力等。3、提高孩子的自信和学习兴趣。通过仔细观察,热情互动,不断发现孩子的优点,不断发现孩子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告诉孩子老师或家长对他的认可和喜欢,让孩子从成功的喜悦中感受学习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4、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孩子都出类拔萃,因为每个孩子的起点不一样,即他们先前受教育的程度不一样。但是,我们要求孩子必须比前一个阶段的自己有所进步,在同样的时间内获得的东西越来越多。二、课程目标1、通过学习习惯的训练,能认真倾听及理解老师和家长的要求,提高注意力,养成阅读背诵的习惯;2、通过区分游戏与学习的训练,能区分什么是游戏,什么是学习,正确区分两者的关系;3、通过课堂行为的训练,养成正确的上课、举手、站立、坐姿、翻书、阅读、做笔记及下课等课堂行为,按照正确的课堂行为要求完成课堂内容的学习;4、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