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村落和现代人居需求发生冲突,村落的原始性、文化性正在逐步瓦解,濒临消亡,如何对逐渐消失的传统村落进行保护和规划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文章阐述了我国传统村落保护的必要性,并对当前传统村落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关键词:传统村落;重要性;保护;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1.当前我国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必要性我们国家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是农耕文明,根基在农村,传承了非常丰富文化遗产的传统村落是我们民族的魂、文化的根,是国家的财富、世界的瑰宝。它不可再生,但是现在也面临着危机。特别是随着前二三十年我们国家快速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日益加剧。全国经调查上报的12000多个传统村落,它们仅占我们国家行政村的1.9%,自然村落的0.5%,其中有较高保护价值的村落已经不到5000个。传统村落具有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多元价值。传统村落是我国文化遗产信息量最大也是最后一块阵地,它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保留着中华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发展各民族文化的根基。目前,我国大多数传统村落都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既有独特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又有科学史考的见证价值、研究价值,史鉴的学术价值、教育价值,史貌的审美价值、欣赏价值;还有发展旅游的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传统村落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价值,是维系华夏子孙文化认同的纽带。可以说,传统村落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也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人类与自然结合的共同作品和东方文化的精神家园。2.当前我国传统村落的现状2.1我国传统村落数量众多。第1页共5页我国大多数传统村落始建于明清时期,有的可追溯到南宋时期。当前,我国不可移动文物约有40多万处,其中近7万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中,有半数以上分布在农村乡镇;还有很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都在传统村落里,尤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地域性和创造性都体现在传统村落里。2.2传统村落消失现象日益加剧长期以来,伴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传统村落不断遭受破坏的现象较为普遍,尤其是近年来传统村落大量消失。相关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在2000年拥有363万个自然村,但到20XX年只有271万个,十年共消失92万个自然村,可见自然村落消亡之快。20XX年,全国传统村落调查汇总的数字表明,我国现存村庄又缩减为230万个,两年多时间消失了41万个,令人触目惊心。3.当前加强我国传统村落保护与规划发展的对策3.1建立传统村落保护责任制各级政府应建立保护责任制,将传统村落保护纳入政绩考核中。一是端正决策指导思想,确立保护传统村落就是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软实力,就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并将保护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二是改革“政绩考核”弊端,把传统村落保护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并纳入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目标中;要完善保护责任追究制,绝不能以牺牲宝贵的传统村落资源为代价,为眼前的经济利益或自身的政绩服务。三是创新保护与发展双赢新路。要正确处理好传统村落保护与加快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发展的关系;坚持“抢救第一、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探索创新保护与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双赢新路。3.2加强传统村落申报与定级,实行分类保护与分级管理地方政府应全面调研,加快传统村落申报公布,实施分类保护,分级管理。一是全面开展调查研究。地方政府应采取全面、规范、有序的方法和步骤,对辖区内传统村落进行三不漏(不漏村镇、不漏线索、不漏项目)的全面普查,对传统村落具有保护价值的古民居、古祠堂宗庙、古树、古墓、古桥、古塔及历史名人、风俗习惯、民间传说和自然生态环境等进行调第2页共5页研,全面掌握本区域传统村落的数量、种类、分布、价值及其历史和生存状态,为制定《传统村落保护规划》提供依据。二是加快传统村落申报公布。建设、文化、文物部门应尽快联合组建多学科专家队伍,深入传统村落实地调研,系统清理传统村落遗产,高标准做好传统村落保护的价值评估工作;并对传统村落进行甄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