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还不能算是创新人才,创新人才首先是全面开展的人才; ■个性的自由独立开展是创新人才成长与开展的前提,作为工具的人、模式化的人和被套以种种条条框框的人不可能成为创新性人才; ■当代社会的创新人才,是立足于现实而又面对未来的创新人才。 何谓创新人才?世界各国是如何理解创新人才的?本文拟对创新人才的理念进行国际比拟,以期弄清创新人才的内涵。 国内教育界对创新人才内涵的理解 虽然各国在高等教育改革中都非常重视培育创新型人才,但各国对创新人才的理解并不一致。 我国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始提倡培育创新型人才或制造型人才以来,有关创新型人才培育的学术论文不胜枚举。但对于什么是创新〔制造〕型人才,大家的观点并不一致。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所谓制造型人才,是指富于独创性,具有制造能力,能够提出、解决问题,开创事业新局面,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制造性奉献的人。这种人才,一般是根底理论坚实、科学知识丰富、治学方法严谨,勇于探究未知领域;同时,具有为真理献身的精神和良好的科学道德。他们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者,是最新科学成果的制造者和传播者,是未来科学家的培育者。 ———制造型人才的主要素养是:有大无畏的进取精神和开拓精神;有较强的永不满足的求知欲和永无止境的制造欲望;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较强的制造才能;同时还应具备独立完整的个性品质和高尚情感等。 ———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制造精神和制造能力的人,它是相对于不思制造、缺乏制造能力的比拟保守的人而言的,这个概念与理论型、应用型、技艺型等人才类型的划分不是并列的。实际上,不管是哪种类型的人才,皆须具有制造性。 由此看出,我国教育界主要是从制造性、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角度阐释创新人才或制造型人才的。这似乎给人一种错觉,只要专门培育人的制造性、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素养,创新人才的培育便可大功告成。虽然也有个别专家的定义、解释涉及到了根底理论知识、个性品质和情感等因素,但并没有形成主流。 创新人才内涵的国际定义 在国外的有关文献中,我们并未发现与“制造型人才〞或“创新型人才〞对等的概念。一些相关的概念如“cre 鄄ativemind〞、“creativeman〞、“criti 鄄 calthinking〞等,大都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讨论制造性思维、制造性人格的特点。 国外对创新人才的理解比我国要宽泛一些,他们大都是在强调人的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