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的监管道德思想 “爱人”,是充满古典人道主义精神的概念,是从事管理活动所应持有的看法。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的内涵就是“爱人”,可见“爱人”在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怎样算是“爱人”呢?孔子的解释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④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⑤。这种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爱人”看法,要求管理者充分敬重和关怀人,洋溢着道德的光辉。 以“爱人”的看法从事管理,势必致力于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和道德文明程度,将之落在实处就是富民和教民。过去,有人读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担忧”⑥两句话,便以为孔子是空谈道德而忽视人民物质生活的,这完全是误会。孔子的这种措辞方法只不过是强调缩小贫富差距和保证社会安定的重要性,绝不是主见贫困。例如,子贡问:“假如广泛地给人民好处,能关怀人民生活得好,可以说是仁吗?”孔子回答说:“哪里仅仅是仁!那确定是圣了!尧舜恐怕都做得不够呢!”⑦ 在孔子看来,能让人民过上富有的生活就是超过尧舜的大圣人,这还不够充分表达他对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深切关怀,对富民政策的高度重视吗?富民以外,孔孟又强调教民。卫国人口众多,冉有问:人口多了应当怎么管理,孔子说:“富之”;冉有又问:老百姓富有之后又该怎么办,孔子说:“教之”⑧。孔子所谓“教”,即提高道德水平。又,孟子在教育梁惠王怎样实行仁政王道时讲:首先要让人民有自己的田产,安心生产,吃得饱,穿得暖,过上富有的生活;然后要办好教育,“申之以孝悌之义”,搞好道德建设⑨。富民、教民,构成孔孟的基本的管理政策。 让人民过上富有安康的生活,当然是“爱人”的表现,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孟子认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10,那么,人与动物的界限是什么?不是别的,是道德。孟子说:“仁也者,人也”11,具有道德文明的人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物质生活水平的高低并非人与动物的区分点。由此可见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孟子的道德修养理论包括“尽其心”12 和“求放心”13 正反两方面。“尽其心”是充分进展、扩张人的和善本心(“四端”);“求放心”是把所丧失的和善本心找回来。孟子讲教民就是要贯彻其修养理论,通过教育的手段以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关怀人们健全和完善人格,说到底就是要使生物人成为完善的社会人以区分于动物界。这种教民的政策把对人民物质生活的关切进一步深化到了精神生活领域,更是“爱人”的深层表现,表达了对人的终极关怀,它使孔孟管理思想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