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老师职业道德法律规范》有感 所谓师德,是老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法律规范,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老师,会对其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 记得有人曾说:"作为老师,他永久要守住心灵的一块净土。空洞的说教只能顾耳,不能顾脑,更不能顾心。有着欢乐心态的老师引领着学生奔向欢乐美妙的终点。在敬重理解信任平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没有爱,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老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 "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作为培育将来人才的老师,其学问结构的状况和道德水准的高低,愈来愈成为受关注的焦点。"为人师表'成为新时期师风师德建设的重点和基础,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重中之重。 在学习了《中小学老师职业道德法律规范》之后,我更加认为:老师应当宠爱教育事业,宠爱学生,主动常常与学生沟通沟通,情愿与学生成为伴侣,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全部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老师要重视教育法规的学习,具有依法执教意识,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辨识力,要敬重学生,不得变相体罚。老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善,重视老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独特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如老师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备'、"严格负责',又要"幽默幽默'、"热情活泼';对老师素养,要留意培育学生宠爱的"幽默'、"热情'、"机智'等特质;对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举止优雅'、"谈吐高雅'等较高素养修养层次的追求。 一名称职的老师要以对历史、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宠爱学生的老师最受欢迎学生渴望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学问,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在学生们的心中,一个富于爱心的老师远比一个学问渊博的老师更具老师的魅力。学生们表示:对有爱心的老师他们会自觉敬重老师的劳动,十分情愿接近老师,希望与老师合作,把老师看成是父母亲般的亲人。他们情愿向老师袒露内心世界,共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教育需要师爱,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在德、智、体、美、劳等各项教育中,师爱是基础,是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