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农业转型升级现状的调查与思考农业产业化现状的调查与思考近年来,XX县区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近期对农业产业化现状做了一次调查,谈一些粗浅认识。一、主要成效一是产业规模初步形成,特色优势较为明显。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形成了“深山药材潜山畜,川道果菜遍地椒”的布局。目前,全县花椒留存4300万株、苹果留存6.2万亩、蔬菜3.16万亩、中药材5万亩,生猪饲养量达11.3万头、土鸡饲养量达到40万只,林麝、梅花鹿存栏分别达到1407只、820只,建成了2个万头生猪养殖小区、2个万亩花椒示范园、15个生猪专业村、2条苹果生产带、3个千亩套袋苹果示范园,XX县区成为全国最大的林麝繁育基地。二是大力引进龙头企业,示范带动效果初现。引进了陕西大红袍公司、杨凌本香集团、雨润集团、片仔癀麝业公司等12户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生猪规模养殖户600余户、林麝、梅花鹿养殖户82余户、花椒状元24名,建立专业合作社15个、专业协会32个。三是强化质量意识,农产品知名度得到提高。以标准化为突破口,启动实施了“国家级花椒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无公害苹果基地建设和中药材gap认证等,完成了XX县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证,先后注册了“凤州花椒”、“凤唐苹果”和“凤州金果”等5个商标,XX县区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获得了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域保护,花椒通过了aa绿色食品认证,“凤州花椒”、“凤唐苹果”获得陕西名牌产品。农产品销售喜人。同时加强了与外地客商的联系,同一批苹果、蔬菜经销商形成了稳定的购销关系,保证了农产品销售,2008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9亿元。四是作好政府扶持,产业化发展的能力不断加强。县财政每年将新增财力的20%用于扶持农业和农村发展,在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惠农强农政策的同时,出台了19项具有XX县第1页共4页区特色的产业化扶持政策保障体系。如:对农户免费提供花椒苗木,新种植苹果每株苗木补贴2元,对从事花椒防霜冻、深加工和品牌宣传的一次性补贴10万元,购买花椒烘干机每台补助500元,购买未纳入国家补贴范围但符合我县推广的机具的给予30%补贴,修建标准蔬菜大棚每亩补贴1万元,购买二元母猪和饲养梅花鹿、林麝每头给予500-3000元补贴,建设标准猪舍、规模扩繁场及特种动物圈舍分别给予5000元至3万元的补助,对食用菌、地膜洋芋、秦艽、土鸡等种养均给予不同程度的财政补贴,建立了农业保险保障机制,除能繁母猪外的其他农产品,县财政按照60%比例对农户参保给予保费补贴,为农民发展产业降低了风险。二、主要问题一是特色产业的优势不明显。除花椒、苹果具备相应规模外,其余具有潜力的特色产业规模太小,而且多以出售初级农产品为主,附加值不高,生产和管理手段落后,劳动效益较为低下,区域化、专业化生产程度较低。二是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主要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现有的龙头企业,普遍产量少,加工程度低,带动覆盖面小,协会、合作社对农业生产技术、产品销售等关键环节的作用也没有得到切实发挥,导致产品链条短,商品率低,大多数农民由于缺乏技术、市场信息支撑,经常盲目生产,易受损失。三是市场建设滞后。我县仅有花椒、蔬菜、果品有注册商标,且知名品牌太少,加上对市场缺乏有效地引导和管理导致销路不畅通,市场竞争力不强,市场的导向作用难以传递到田间地头,农业生产与市场脱节严重。还未形成规范、完善的技术、信息服务体系。四是利益连接机制不完善。农户与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之间关系松散,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利益联结机制,各唱各的调,企业+协会+农户的效应没有形成。三、解决对策一是加快培育主导产业和产品,抓规模生产。应科学确定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导产业,选择市场容量大、发展前景好、单位产出高、经济效益好的产品,进行重点扶持,重点开发,第2页共4页力争用三年时间,建成一批产业发展专业村和集中发展区。在科学安排产业布局的条件下,全面加快花椒、苹果、蔬菜、食用菌、药材、畜牧、特色养殖发展,建设一批大规模、高标准、集约化种养基地。二是加强扶持培育,抓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