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小说父与子的读后感600字范文

小说父与子的读后感600字范文_第1页
1/10
小说父与子的读后感600字范文_第2页
2/10
小说父与子的读后感600字范文_第3页
3/10
小说父与子的读后感 600 字范文 小说父与子的读后感 600 字 1 假期于图书馆借屠格涅夫的《前夜》《父与子》二书读之。这两本书可以算作是屠氏的代表作,能够反映屠格涅夫所处年代的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及。1861 年前后,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当时俄国的阶级矛盾相当尖锐,主要是俄国的旧式地主同农奴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集中体现在对农奴制度的废除上。虽然后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废除了农奴制,但是这次改革很不彻底。这场改革从一个侧面暴露了俄国社会的黑暗和腐朽。《父与子》这部长篇所反映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父辈为代表的旧的势力同以子辈为代表的新生力量之间的对抗斗争。 巴扎罗夫,一个接受新思想、能够用新的眼光看生活看社会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也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小说在对他的人物形象塑造上无疑是成功的。小说通过他短暂的一生的描写,表现出了俄国社会的阶级矛盾,虽然他的思想是自由主义的,但这并不影响他作为旧的封建农奴制的克星而存在。因此在某些方面体现了他的进步性。从思想性格来看,巴扎罗夫属于桀骜不驯的那一类人,虽然在小说中实在看不出他究竟做了哪些实际的工作,但在当时有“破坏者”的思想就已经非常可贵了,而且能够用这种思想使那些旧贵族们瞧着“不舒适”,这本身就需要勇气和力量。当然完全靠他一个人的力量不足以改变整个俄国社会的现状,而他的几个信徒又令他非常失望,基于此,就使他变得孤傲、清高、瞧不起人。可以说,小说的前半部分始终是以他的这种性格为中心来描写的。 假如说小说的前半部分,巴扎罗夫以果敢、刚毅的性格为主,那么后半部分则完全暴露了他性格中的另一面。 小说中巴扎罗夫性格的改变(其实不能说叫改变,而是在他原来的性格中融入了另一面)是在遇到贵妇人奥金左娃之后。巴扎罗夫爱上了她。恋爱中的巴扎罗夫完全变了一个人。有读者认为在这样一部优秀的揭露俄国社会腐朽和黑暗的长篇小说中,让主人公去爱上一个贵妇人,是作者处理不当,是败笔,是小说的一大缺憾。还有人认为之所以出想这样的情况,是小说作者的世界观局限所造成的……读者的质疑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我认为,恰恰是作者的这一处理,恰到好处的体现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软弱,而且更好的体现了“人性”这一小说描写的永恒话题。 马克思主义指出:文学应以表现人性为永恒的主题。《父与子》的创作正是遵循了这一原则。作者不仅让巴扎罗夫具有异于别人的性格特征,更重要的是在作者制...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小说父与子的读后感600字范文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