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遗溺病)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尿失禁是指在清醒状态下尿液无感觉的自行排出,或有感觉而不能自控,客观存在,不自主的经尿道漏出尿液的一种现象,它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对社交活动和个人卫生有不利影响。病因有:1.中枢神经系统疾患、2.手术损伤膀胱及括约肌的运动或感觉神经。 3.尿道狭窄等引起的尿潴留。 4.不稳定性膀胱 5.妇女绝经期后雌激素缺乏引起尿道壁和盆底肌肉张力减退。 6.分娩损伤,子宫脱垂,膀胱膨出等引起的括约肌功能减弱。(二)分类诊断1、急迫性尿失禁这种类型的尿失禁包括膀胱不稳定,逼尿肌反射亢进,膀胱痉挛和神经源性膀胱(未抑制膀胱),尿失禁与逼尿肌收缩未被控制有关。2、压力性尿失禁身体运作如咳嗽,喷嚏,颠簸或推举重物时腹内压急剧升高后发生不随意的尿液流出,无逼尿肌收缩时,膀胱内压升高超过尿道阻力时即发生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的缺陷在膀胱流出道(括约肌功能不全),致使尿道阻力不足以防止尿液漏出。3、充溢性尿失禁当长期充盈的膀胱压力超过尿道阻力时即出现充溢性尿失禁,其原因可以是无张力(不能收缩)膀胱或膀胱流出道功能性或机械性梗阻,无张力膀胱常由脊髓创伤或糖尿病引起,老年患者膀胱流出道梗阻常由粪便嵌顿引起,便秘的患者约 50%有尿失禁,流出道梗阻的其他原因有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及膀胱括约肌失调,个别病例属精神性尿潴留。4、功能性尿失禁患者能感觉到膀胱充盈,只是由于身体运动,精神状态及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忍不住或有意地排尿。二、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小便失禁,属中医“遗溺”,为“膀胱不约”所致。肾主津液,司开阖,分泌浊,肾气不足,气化失常,固摄无权,开阖失司,则膀胱失约,则出现遗溺不禁的尿失禁症状。本病的病位在肾及膀胱,在临证上与多个脏腑相关联。肾虚不约为主要病机。治以补肾益气,缩泉止遗为主要治疗方法。仙芪补肾汤合桑螵蛸散加减:仙灵脾、黄芪、菟丝子、杜仲、白术、益智仁、覆盆子、乌药、肉桂、淮山药、芡实、金樱子、益智仁、桑螵蛸、乌药等,在临床上随证加减。1、心肾不交证:用药上可加用桑螵蛸散(桑螵蛸、远志、菖蒲、龙骨、人参、茯神、当归、龟甲)调补心肾、缩尿固精。2、脾肾两虚证:用缩泉丸(山药、益智仁、乌药)、仙芪补肾汤。药可选益智仁、白术、党参、淮山、茯苓、佩兰等健脾补肾药。3、肝肾不足证:偏阴虚者用金锁固精丸(沙苑子、芡实、莲子、莲须、龙骨、牡蛎)、芍药甘草汤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