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经济发展具备强劲的内生动力、韧性、潜力。”这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广阔空间,指明了我国在新能源领域取得跨越式发展成就的关键因素。在更高水平上持续推动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发挥这一系列重要优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我国新能源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新时代以来,我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能源转型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新能源领域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为能源保供贡献了新力量,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新方案。能源结构转型取得历史性突破。截至 2023 年底,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比 10 年前增长了 10 倍,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约占全球的 40%。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到 3 万亿1 千瓦时左右,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 1/3,其中,风电、光伏发电量超过全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023 年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6.4%,比 10 年前提高 10.9 个百分点,绿电消费比重达到 36%左右。新能源产业竞争力持续增强。2023 年,我国量产先进光伏电池转换效率达到 25.5%。兆瓦级风电整机已形成多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成熟技术路线。新能源车用动力电池在电池能量密度、寿命和安全性等技术指标上位居世界前列。2023 年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长 77.6%,出口量居全球首位。我国新能源产品以质优价廉的高性价比,在国际市场中具有明显竞争优势,赢得了不同国家、不同层次消费者的广泛赞誉和认可。新能源对绿色低碳转型贡献不断提升。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多项新能源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已经全球领先,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清洁电力供应体系,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带来新的希望。2023 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 5.1 亿千瓦,我国贡献超一半。2022 年,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与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合计贡献减排量超过 28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约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减排量的 41%。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报告指出,过去 10 年间,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 60%和 80%,其中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中国创新、中国制造、中国工程。新能源国际合作稳步推进。截至目前,我国已与 100 多2 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