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章节及主题第三章刚体定轴转动3.2 转动惯量转动定律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转动惯量的物理意义;2)掌握刚体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3)能应用刚体定轴转动定律解决转动问题。2.能力目标:1)会用转动惯量解释相关现象。2)掌握应用刚体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会用转动定律解决刚体的定轴转动问题;3.情感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及研究规律(刚体的研究方法);2.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物理规律进行横向比较与联系的习惯,养成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意识(平动和转动的类比);3.强化学生情感意识,培养其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观能动性。了解物理学来源于生产生活实践。三、教学重点1)转动惯量的定义及与哪些因素有关;2)刚体的定轴转动定律的推导过程。四、教学难点1)刚体转动惯量的计算2)对定轴转动定律的应用。五、学情分析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质点动力学内容,掌握了质点圆周运动的规律以及质点系的平动动力学规律。在刚体定轴转动定律的学习过程中,遵循人类的认知规律,充分应用了同学们已经掌握的质点及质点系的动力学知识。教学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实验演示、归纳结论,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对未知问题进行探究,揭示自然现象的基本规律。六、教学思路及方法1.物理作为一门理论学科但又不是纯理论的,它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现象无不透露着物理的奥妙。所以教学时必须让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2. “类比思维”方法,是解决陌生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它让我们充分开拓自己的思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将陌生的、不熟悉的问题与已经解决了的熟悉的问题或其他相似事物进行类比,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运用类比的方法,将已经掌握的平动知识迁移到转动中。3.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老师通过设疑,多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真正地吸收所学知识。4. 直观演示法。由于学生在高中阶段对刚体部分的内容没有接触,对学生而言是全新的知识。虽然在生活中对刚体转动略有接触和体会,但却是模糊的,需要大量的实例给予学生感性的认识。七、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目标达成预测【新课引入】1.设疑:小实验两个质量相同的圆饼,所开圆孔的位置不样。让它们从同一个斜面滑下,它们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