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读书随笔 《公正》这本书之感人生而在世,总有几个亘古难题。除了“我从哪来?”“我要到哪里去?”“我是谁?”这些被玩烂的梗,作者迈克尔·桑德尔又给大家提了一个永远回答不好、就算回答好也做不好的问题——什么是公正?怎样做事才是正确的? 事实上,越是难回答的问题往往越有价值。既然回答不出上述问题,我们不妨一起来掰开它,慢慢分析所谓的“公正”到底是什么,又是如何被糊里糊涂的乌合之众传承下去的。 本书中提到了很多哲学家,在他们的讨论中不难得知,任何一种理论都不是完美的,都存在各种反驳的声音。试想,假如有某一种理论,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关于公正的问题,避开偶然性带来的不好的影响,公正地对资源进行分配,增加社会福利,帮助人们保持良善,那简直是太诱人了!不幸的是,这样的理论并不存在。公正不仅仅涉及到正当地分配各种事物,更包括给出精准的评价。而所有评价都是一种推断,只要是推断,就一定有主观成分那么就一定存在反驳者。 通过这本书我希望,当你在看到每一句话的时候,都能进行辩证批判的思考。假如你能提出对书中观点有力的反驳,congratulations!可能你提出的观点大部分是其他哲学著作中曾论述过的,但至少这是你思辨的表现。 这几句话我很喜爱:哲学是一门实践的学问。若你勤于阅读、勤于思考,终究有一天你便不会在意“XX 主义”“XX 原则”,碰见任何事物,不盲从、不自大,有自己的见解与思考,那么,你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活中的哲学家”;同时这一切,所有的事物都会更好,你也是。 思考和讨论: 如今我们每天阅读的新闻越来越多,信息的真实性和片面性也令人怀疑,当我们看到一些耸人听闻的新闻时,第一反应是信任还是怀疑?当我们在推断事件的当事人是否得到公正的对待时,又是从哪些角度来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