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社会主义进展史篇一律、归于一尊。在政治制度上,看到别的国家有而我们没有就简单认为有欠缺,要搬过来;或者,看到我们国家有而别的国家没有,就简单认为是多余的,要去除掉。这两种观点都是简单化的、片面的,因而都是不正确的。对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应该秉持兼容并蓄的态度,虚心学习他人的好东西,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把他人的好东西加以消化吸收,化成我们自己的好东西,决不能囫囵吞枣、决不能邯郸学步。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讲到,“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进展的翻版。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究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进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进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二者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如同邓小平所指出的一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进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另一个“再加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新中国 70 年,中国人走过了西方国家两三百年的现代化道路,制造了人类社会进展史上惊天动地的进展奇迹,这些就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我们坚持制度自信并不是说中国政治制度就完美无缺了,就不需要完善和进展了。我们不能自我满足,更不能裹足不前、固步自封,而是要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在坚持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推动制度体系完善和进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是党领导人民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