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规矩,不成美摘 要:针对网络时代语言文字法律规范意识正在逐步丧失的严重态势,教育、媒体、法律各界提出了教育提倡、行政引导、法律监管等措施和手段。笔者则尝试以中国古典诗词来观照当前语言文字不法律规范之流弊,从古典诗词音韵、格律、意义的角度展开观察、思考,对古典诗词法律规范与美之关系进行解析,提出须建立正确的语言文字审美观,培育法律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纠正语言文字的不法律规范使用,实现语言文字的法律规范纯正美之理念。关键词:语音失范 语义失范 语法失范 古典诗词 格律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 44 次《中国互联网络进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 年 6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 8.54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61.2%。网络的迅猛进展引发了信息传递、传播方式的重大变革,人们的语言表达方式也相应发生了重大改变。无比迅捷的传递传播带来的是人脑思维的惰怠和随意粗糙导致的语言文字严重不法律规范。网络时代语言文字的不法律规范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语音失范。在网络沟通中,尤其是社交平台的语言文字表达中,语音失范随处可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一是谐音,包括汉字谐音,如“骗纸”(骗子)、“杯具”(悲剧);英汉谐音,如“耐斯”(nice)、“嗨皮”(happy);方言谐音,如“开森”(快乐)、“蓝瘦香菇”(难受想哭);数字、拼音谐音,如“886”(拜拜了)、“MM”(妹妹);二是汉字合音,如“表”(不要)、“酱紫”(这样子)。语义失范。语义失范主要缘于字词的滥用和混搭,造成语义模糊混乱。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随意仿造、生造字词,如“囧”“普大喜奔”;二是词义曲解或滥生新义,如“踢”(原是用脚触击之意,网络用语中指在聊天室或群里被群主删除)、“可爱”(可怜没人爱);三是随意混搭汉字、英文、数字、符号、表情、图片等,如“hold 住文艺片的女星”“笑死我了 2333”,打招呼就直接发个笑脸,听到笑话就发个龇牙或偷笑的表情,意思是表达了,但语言的应用功能却大大衰退了。四是滥用方言词、港台语,如“效果杠杠滴”。语法失范。语言文字是人类思维和沟通的基本工具与重要载体,也是文化的基本元素和重要内容。语法是语言的客观内在规律和人们对这种规律的总结表述,具有限制约束力。对语法规则的违反会导致语言失范、混乱。一是词性变异,如“很女人”“你今日山寨了吗?”二是语序颠倒,如“我兴奋很”“我都急哭了快”;三是生造特别句式,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