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农村改厕的意义和成效

农村改厕的意义和成效_第1页
1/7
农村改厕的意义和成效_第2页
2/7
农村改厕的意义和成效_第3页
3/7
1/7农村改厕的意义和成效尊敬的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参与到这个论坛中并发言,我讲的题目是农村改厕的意义和成效,也就是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国的农村户厕改造状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天是 11 月 19 日,正好是世界厕所日!我讲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农村改厕的背景、农村改厕的效益、改厕在中国的执行情况(主要以 XX 为例),最后是个人的一些浅薄的想法和意见。第一个部分,农村改厕的背景。用厕状况是社会经济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它是衡量一个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重要指标,2001 年 11 月,在新加坡召开了"世界厕所高峰会议",中国、美国、新加坡等 10 多个国家的 200 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在会议上发言说,"不重视厕所的国家,没有文化和未来",足见厕所状况的重要意义。厕所文明在中国由来已久,世界上第一个坐式水冲厕所 2000 年前产生在中国。即使如此,长期以来的中国,特别是占中国大部分人口的农村,用厕状况却不尽如人意。解放以前的农村,普遍的状况是“人无厕所猪无圈”,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六七十年代开始进行“两管五改”工作,所谓两管五改指的是“管水、管粪、改水井、改厕所、改畜圈、改炉灶、改善环境卫生。”在国家的提倡和扶持下,很多农村的厕所改变为浅坑式厕所。如果要编一部新中国“农村厕所革命史”的话,这大概可以称为史前期。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和有关专家学者对人民的用厕状况重视程度有了进一步的提高,1985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朱嘉明就发出了“中国需要厕所革命”的呐喊,成为中国“厕所革命”一词的最早提出者。在《九十年代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中国政府正式向人民和国际社会承诺:全国农村卫生厕所的普与率在 2000 年底达到 40%。这一目标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因为当时的农村厕所卫生形势是很严峻的。1993 年,在“全国农村厕所与粪便处理背景调查和今后对策研究”时发现,全国卫生厕所普与率仅为 7.5%,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才有 13.5%,1.2 亿农村人口无厕所可用。有厕所的,也十分简陋。北方农村的旱厕是“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日晒雨淋,臭气冲天,蝇蛆成群。在南方,一些地方粪缸露天存放,散落在路旁和拥挤的村舍之间,遇雨则粪水横流,要么是“拎马桶,倒粪缸,河塘涮涮晒马桶”,厕所卫生不良的状况,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也使得甲型肝炎、戊型肝炎、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和血...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农村改厕的意义和成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