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教学反思简短 最苦与最乐教学反思简短第 1 篇 教学目标: 1.简要了解生平及为人处世看法。 2.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领悟对人生价值的思索。 3.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领悟对人生价值的思索。 教学难点: 苦乐观的深刻内涵。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 课时支配: 2 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预习: 通读课文,疏通文字。把握以下字词的读音及词义,课上听写。 1.字音 恩惠(hu) 如释重负(sh) 契约(q) 揽(lǎn) 悲天悯人(mǐn) 卸却(xi) 监督(dū) 2.词义 失意:不得志。 如释重负:似乎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无入而不得意: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由的。 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怜悯。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谈谈他们眼中最苦与最乐的事情,由此导入到梁启超眼中的"最苦与最乐'。 二、简介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近代改进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 年中举人。1891 年至 1894 年从康有为受学于广州万木草堂。1895 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主见"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1897 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扬民权公平学说和变法主见。1898 年参加戊戌变法,以六品衔办京师高校堂、译书局。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晚年任清华学校讨论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全集》。 三、检查预习 1.听写 2.同学朗读课文 四、整体感知 请同学说出课文中印象最深的句子、段落,并简要分析,引导其他同学思索,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合作探究 (课前同学自愿分组,每组 4 人,上课时,根据小组做好。) (一)老师出示探究题目,明确要求:结合课文中的详细语句进行分析。 1.认为人生最大的苦痛是什么? 2.认为人生最大的欢乐是什么? 3. 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4. 究竟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 最苦与最乐教学反思简短第 2 篇 学习目标: 1、把握重点字词,了解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论证方法 3、理解并体会语言流畅凝练的语言风格 4、从小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和正确的苦乐观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