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和纳滤系统的预处理反渗透和纳滤系统的预处理反渗透和纳滤系统的预处理为了保证反渗透和纳滤系统可以稳定运行,对给水的严格预处理就必不可少。预处理的目的就是去除给水中会对反渗透和纳滤膜产生污染或导致劣化的物质。一旦预处理系统不能发挥作用,有污染物进入反渗透和纳滤系统,这些物质可能会在膜表面堆积,若给水中含有微生物,它的繁殖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正确把原水的特性,设计并选择合适的预处理工艺是非常重要的。预处理系统的目的不外乎以下几点:•保证 SDI15 最大不超过 5.0,争取低于 3.0;•保证浊度低于 1.0NTU,争取小于 0.2NTU;•保证没有余氯或类似氧化物,如:NaCIO、CIO2、CI2、O3 等;•保证没有其它可能导致膜污染或劣化的化学物质。预处理一般可分为传统预处理方法和膜法预处理。所谓传统预处理是对膜法预处理出现前反渗透预处理工艺的总称,包括:絮凝、沉淀、多介质过滤和活性炭过滤等。随着高分子分离膜技术的不断发展,微滤和超滤逐步出现在反渗透和纳滤的预处理系统中,并在部分案例中替代了传统预处理工艺。针对预处理系统的目的,可以将预处理分为:防止结垢、防止胶体污染、防止微生物污染、防止有机物污染和防止膜劣化等几个方面。结垢的防止:结垢的原因是难溶性的盐类在膜表面析出固体沉淀,防止结垢的方法是保证难溶解性盐类不超过饱和界限。结垢不仅会在膜表面发生,有时甚至在系统的管路内部也会发生。反渗透和纳滤系统的预处理在反渗透和纳滤系统中析出的垢主要是无机成分,以碳酸钙为主。碱性时会形成包括氢氧化镁等在内的各种难溶解氢氧化物。在天然的水源中存在的难溶性盐类主要有:碳酸钙(CaCO3)、硫酸钡(BaSO4)、硫酸钙(CaSO4)、氟化钙(CaF2)、硫酸锶(SrSO4)和二氧化硅(SiO2)—般来说,盐的溶解度受各种在水中成分的浓度、PH 值、温度以及共存的其它盐分浓度影响,难溶盐的溶解度通常用溶度积(Ksp)来表示,溶度积越小溶解度就越低。在反渗透设计的时候特别有必须注意的是钡(Ba2+)和锶(Sr2+)。钡一般只存在于天然的水中,在井水中的钡浓度在 0.05-0.2mg/L 之间,钡的检出级别是 1yg/L。原水中钡的临界浓度在海水中是15yg/L 以下,苦咸水中是 5yg/L 以下。当在原水中投加硫酸时,需注意在控制给水中钡的浓度在 2yg/L 以下。锶的分析必须检测到 1yg/L 数量级。硫酸根浓度的增加以及水温的降低,会导致硫酸锶的溶解度下降。通常井水中的锶含量在 15yg/L 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