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南•乙型肝炎病毒耐药专家共识乙型肝炎病毒耐药专家委员会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用于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的核苷(酸)类似物有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ADV)、恩替卡韦(ETV)和替比夫定(LdT)。核苷(酸)类似物已成为继干扰素 a(IFNa)之后的又一类用于抗 HBV 治疗的有效药物。大多数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患者难以在短期内实现持久应答,必须接受长期治疗,这必将增加抗病毒耐药的发生风险,随着核苷(酸)类似物种类的增加,HBV 耐药变异的复杂性也将大大增加。因此,迫切需要对 HBV 耐药变异的相关概念和命名方法、耐药变异的检测方法以及耐药变异发生后的临床处理等问题进行规范化,以便于学术交流,提高临床诊治水平。为此,《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编辑部组织全国感染病学及肝病学领域知名专家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对目前临床试验研究结果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就上述问题进行了讨论,达成以下共识。一、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的病毒学基础HBV 属于嗜肝 DNA 病毒科(hepadnaviridae),基因组长约 3.2kb,是部分双链环状 DNA 结构。HBV 基因组含有 4 个部分重叠的开放读框(ORF),即前-S/S 区、前-C/C 区、P 区和 X 区。前-S/S 区编码大蛋白(前-S1+前-S2+S)、中蛋白(前-S2+S)、主蛋白(S),前-C/C 区编码 HBeAg 和 HBcAg,P 区编码聚合酶/逆转录酶,X 区编码 HBxAgo 不同患者血清中的 HBV 基因序列存在差异,根据 HBsAg 蛋白质一级结构和抗原性的不同,HBV 可分成不同的血清型,如 ayw、ayr、adr 和 adw 等;根据 HBV 全基因序列差异三 8%或 S 区基因序列差异 24%,HBV 可分成 A〜H 基因型,各基因型又可分成若干个基因亚型。同一患者体内不同的 HBV 株基因序列之间也存在差别,但在遗传学上高度相关;因此,每一个患者体内的病毒都是由存在基因序列差异的病毒株组成的病毒群,优势和劣势群是相对的,并始终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因此,HBV 的病毒群符合准种(quasispecies)的特点。HBV 侵入人体后,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脱去包膜,穿入细胞质中,脱去外壳,部分双链环状HBVDNA 进入靶细胞核中,在 DNA 聚合酶作用下,以负链 DNA 为模板,延长正链,修补裂隙区,形成共价闭合环状 DNA(cccDNA)oHBVDNA 的复制首先以 cccDNA 为模板,在 RNA 聚合酶的作用下,转录成3.5kb、2.4kb、2.1kb 和 0.7kb 等大小不同的 HB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