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生态拦截坝5.3.1 生态拦截技术生态拦截技术是指采用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等措施对农田径流中的氮、磷等物质进行拦截、吸附、沉积、转化及吸收利用,从而对农田流失的养分进行有效拦截,达到控制养分流失,实现养分再利用,减少水体污染物质的一种方法。生态拦截坝是生态拦截技术中的一种。它主要由工程部分和植物部分组成,能减缓水流速度,促进流水携带颗粒物质的沉淀,有利于水生植物对沟渠两壁、水体和渠底中逸出养分的立体式吸收和拦截,从而实现对农田排出养分的控制。目前宋家坪溪主要环境问题是面源污染。针对当地的情况,拟采用生态拦截坝拦截净化氮磷污染物。5.3.2 生态拦截坝建设为减小修建水坝对溪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与水质的不利影响,拦截坝不宜建设在河宽较宽的河段。本工程拟选取平均宽度为 5m 的河段建设拦截坝,且拦截坝为半封闭式,不阻断水流。一组拦截单元内设置 3 个拦截坝,每个拦截坝之间相距 5 至 10m。每村设置 2 组生态拦截单元,两个单元之间相距约 1km。拦截坝选用天然石材浆砌石坝。常用的岩石有石英砂岩、片麻岩、正长岩等,抗压强度在 80〜500MPa,其表面致密,水与石料之间的分解、溶蚀和冲刷作用极其漫长,耐久性优异,且天然材料产生于自然,与河流不相排斥。拦截坝之间种植吸磷作用较强且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如莲藕、菱角等。由当地村民定期收割、处置。拦截坝前 150m,坝后 150m 种植湿地植物,如香蒲、菖蒲、慈菇、茭白等。预计每个拦截单元增加湿地面积 3000m2。5.3.1 生态拦截技术生态拦截技术是指采用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等措施对农田径流中的氮、磷等物质进行拦截、吸附、沉积、转化及吸收利用,从而对农田流失的养分进行有效拦截,达到控制养分流失,实现养分再利用,减少水体污染物质的一种方法。生态拦截坝是生态拦截技术中的一种。它主要由工程部分和植物部分组成,能减缓水流速度,促进流水携带颗粒物质的沉淀,有利于水生植物对沟渠两壁、水体和渠底中逸出养分的立体式吸收和拦截,从而实现对农田排出养分的控制。目前宋家坪溪主要环境问题是面源污染。针对当地的情况,拟采用生态拦截坝拦截净化氮磷污染物。5.3.2 生态拦截坝建设为减小修建水坝对溪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与水质的不利影响,拦截坝建设地点宜选择在水中有小洲的河段或者河段旁边有小池塘的河段。适宜地点如下图所示:在河岸附近池塘建设拦截坝时,需挖通河岸至池塘的通道,使河水流经池塘。每村设置 2 组透水坝,两个单元之间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