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知识点专题大总结一、散文特点形散神不散、语言优美、内涵深邃“形散”主要表现在:1、时间跨度大。如秦牧的散文《土地》从今日的土地一片生机,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晋公子重耳狼狈出逃时手捧泥土感谢土地是上苍的恩赐。2、空间转换广。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写雨,一下子写台北的雨,一下子写大陆的雨,一下子写美国的雨,一下子写古人如何听雨,自己童年如何听雨,一下子写现代人如何听雨……3、事件牵涉多。如袁鹰的散文《井冈翠竹》,写井冈山的竹子做过武器杀伤敌人,做过竹筒盛粥,做过红军的扁担挑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新中国成立后,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用场……事件多得让人应接不暇。4、表达方式活。茅盾名篇《白杨礼赞》,就综合地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文章开头就记叙和描写了汽车在黄土高原上奔驰看到的黄土高原的外貌,用抒情和议论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神不散”就指的是文章始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贯穿一条红线,做到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二、散文分类① 记叙性散文——记人叙事、细节描写、反映世态② 抒情性散文——咏物状景、借物抒情、言志抒情③ 议论性散文——议论说理、杂感随想、哲理感悟记叙性散文:1、特点: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多是叙述日常生活中较为平淡的人事。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2、典型的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抒情性散文(状物性散文):1、特点: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突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人生道理的升华。主旨即物人相通处。2、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议论性散文(哲理散文)1、特点: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2、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3、议论文与议论性散文作比较① 语体风格议论性散文与一般议论文相比,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它的语体风格。一般议论文属政论语体,要求以抽象思维为内核的“线状结构”的语言,它更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