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人物故事 20 个爱国人物故事(一): 文天祥宁死不屈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庐陵(今吉安)人。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势弱小,北方蒙古族于1271 年结束了内部争夺皇位的自相残杀局面,建立了元朝,之后把侵略矛头直指南宋。1273 年,丞相伯颜统 20 万大军攻下襄、樊,以此突破口,顺江而下,两年不到,便后临南宋首都临安的近郊。蒙古兵所过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农田荒废,百业凋敝,这是一场空前残暴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南宋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文天祥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英雄。 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此刻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旧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文天祥面对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爱国人物故事(二):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 年 10 月 8 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母亲早亡,父亲刘景谦续娶胡文秀妻。胡文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自我的姓氏“胡”,从此更名刘胡兰。继母进取投身于妇救会工作,并十分支持刘胡兰参加革命。 刘胡兰 8 岁上村小学,10 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 年 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 年 5 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 年秋,国民 D 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 14 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当地一害。1946 年 12 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 年 1 月 12 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概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