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老年人居住方式调研报告独居老年人居住方式调研报告 一、引言 当前中国正在经历深刻的社会转型,城镇化加速、劳动力迁移流动频繁、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给丧偶老年人的居住安排带来影响。从变化趋势看,中国丧偶老年人的独居比例持续上升,与已婚子女同住比例逐步降低。1990 年、2000 年和 2024 年普查数据显示,65 岁及以上城市丧偶老年人独居比例分别为%、%和%;农村这一比例也分别达到%、%和%;2024 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数据显示,中国 65 岁及以上年龄丧偶老年人独居比例已达%。作为决定老年人生活照料和精神关怀的重要因素,丧偶老年人居住方式的讨论对于其养老有着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 从文化影响论看,家庭社会学者认为儒家传统文化对中国及其他几个亚洲国家的亲子同住安排具有重要影响。在儒家文化体系之中,子女将孝敬父母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子女不孝不仅会受到强烈的道德责备,还会受到国家法律的严厉惩处。已婚子女与父母共居从情感和实际行动上体现了对父母恩情的回报,也被视为“养儿防老”愿望的最终实现。当前,传统孝道已经发生变化。针对华北农村代际关系变迁调查的讨论发现,传统代际交换关系的维系力量和存在的基础已经完全改变,农村传统孝道已经衰弱。父权制虽然没有彻底让位,但已渐渐被淡化;子女对父母的孝顺敬重已经丧失优先地位,取而代之的是对于新的夫妻关系与年轻人文化的倚重。因此,传统伦理衰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亲子分居。与此同时,老年人自身的偏好也在发生变化。城市老年人更倾向于独立居住或入住养老机构,2024 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中,约 1/3 的农村老年人表示不同意和子女长期在一起生活。即使是失能老年人,也有超过 1/4 的失能老年人青睐独居或仅与配偶居住。从现实需求论看,很多讨论表明,父母的生活照料需求,例如患病或身体功能受限以及丧偶等因素与亲子同住具有正向相关关系。对于老年人来说,亲子同住可以获得日常照料,生病或出现紧急情况时更容易获得帮助。也有学者认为已婚子女与父母同住主要是为了满足子女的需求。简而言之,亲子同住可视为长期代际交换的一部分,老年父母与子女相互满足对方的需求从家庭资源论看,经济状况改善使得老年人更有可能独居父母拥有的资源越多,独居的可能性越大。也有学者从子女角度解释老年人的独居问题,认为子女数量减少或迁移导致的亲属资源缺乏是老年人独居比例上升的主要原因。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