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露天煤矿还有多少?”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问道。在得到来自锡林郭勒的霍照良代表“还有一些”的回答后,总书记追问:“今后不再上了?”霍照良十分肯定地回答:“不再上了!全盟六成以上区域都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了。”“留在那儿,子孙后代可以用。”习近平总书记颔首赞许。一问一答间,思考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辩证法则,谋划的是中华民族永续进展的根本大计。 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时时牵挂在习近平总书记心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赴浙江、陕西、山西考察,在繁花似锦的之江大地,要求“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在绿意盎然的三秦大地,指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山峦叠翠的三晋大地,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世界经济深度衰退、中国经济历经“压力测试”、绿色进展面临考验的关键时刻,这些重要指示起到了定盘星的作用,充分展现了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进展之路的信心和决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化人心,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也要看到,今日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受疫情冲击,生态进展和环保工作面临诸多困难,但我们也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来看待。疫情防控期间,一家专注污废水资源化的公司在科创板上市,股价开盘涨幅达%;脱贫攻坚战中,柞水木耳、平利茶叶、大同黄花以“绿”生“金”,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增收;“五一”小长假,浙江安吉县余村的客栈几乎天天客满……从资本市场、脱贫战场、旅游现场几个方面来看,绿色经济释放进展红利,生态建设昭示美好未来。由此而言,跨越生态文明建设的关口,更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做好转变进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 越是困难挑战加大,越要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要看到,一个地方的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自身进展质量和可持续进展,而且关系全国生态环境大局。不能因为经济进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随意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甚至想方设法突破生态保护红线。这不仅会让多年努力前功尽弃,而且可能造成长期不可逆的影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各级党委和政府统筹好经济社会进展与污染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