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电影《革命者》观后感对于多年不热衷“票房”大片的我而言,电影院已是“尘封”的记忆。党史学习教育期间,在支部的组织下,我走进了久违的电影院,怀着崇敬的心情和对革命先驱的深深敬意观看了红色电影《革命者》。 “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之中!”全片以革命先驱李大钊即将遭到反动派杀害为倒计时,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致深的故事;通过完整、丰满、流畅的叙事,以强烈的代入感,引领人们感受李大钊为了中国革命抛头颅,洒热血恢弘的一生。 李大钊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波澜壮阔,经历很多重大事件,他率先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堪称革命火种的“播火者”,写了很多影响深远的文章。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十月革命。 1919 年,李大钊写成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分两部分发表于《新青年》,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1921 年 3 月 20 日,李大钊在《评论之评论》杂志上发表《中国的社会主义与世界的资本主义》,指出中国只有用社会主义的方式才能进展实业,这些都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展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中得到证实。 在影片中,有这么一个桥段,充分展示了李大钊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坚决性。1917 年十月革命胜利后,一个“俄国暴徒”在上海公共租界内开枪杀死报童徐阿晨,租界工部局庇护罪犯,李大钊拍案而起,发动、领导了一场大规模抗议行动,迫使工部局将罪犯移交给中国司法机关。 李大钊在临刑时,中国刚刚经历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这场大革命由于蒋介石的叛变而失败,很多革命同志英勇不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党遭受重大损失,但革命的火种保存了下来,于是,中国共产党调整路线,进行武装暴动,用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继续奋勇前进! 1927 年 4 月 6 日,奉系军阀头子张作霖,在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使馆协调后,派兵搜查了苏联大使馆,逮捕了李大钊和另外一些革命者。在狱中,他受尽各种严刑拷打,始终坚守信仰、初心不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4 月 28 日,李大钊惨遭反动军阀绞杀,牺牲时年仅 38 岁。 就在李大钊被杀害后仅几个月,中国共产党就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进入了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的历史时期,十年土地革命战争就此展开,中国革命的局面也焕然一新。 穿过历史的风烟,今日我们重温党史,感悟革命先烈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