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的困境和出路绩效考核是根据一定的标准,采纳科学的方法,检查和评定组织员工对职务所规定的职责的履行程度,以确定其工作业绩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从内涵上讲绩效考核就是对人和事的评价,有两层含义:一是对人及其工作状况进行评价;二是对人的工作结果,即对人在组织中的相对价值或奉献程度进行评价。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局部,有利于为薪资管理和人事决策提供硬指标,提升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促进员工良性开展。从理论上应然的状态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考核应该是在注重数量的同时更注重工作质量,在注重个人成就的同时更注重团队合作,在注重工作结果的同时更注重工作过程。但是在现实中,虽然很多组织已制定了完备的绩效考核标准,但主要是停留在事后考核的层次,绩效考核仅限于“秋后算账〞,即当员工完成工作以后,再来就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价和衡量,并根据考核结果给予物质或精神的奖励或惩处。这样以结果论英雄的绩效考核,看问题是看“点〞,它既不看“线〞,也不看“面〞,存在诸多片面性,隐藏了不少矛盾和问题,常常产生绩效考核的结果和过程的严重冲突,使绩效考核背离组织初衷,甚至员工谈之色变。 因此,绩效考核对组织管理来说是一柄“双刃剑〞,用得好,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热情,挖掘员工的潜力;反之,那么内部员工容易产生不公平感和冲突,甚至影响组织的长远开展。目前的绩效考核只是在工作结束后对工作效果进行的评估,属于一种事后考核,过于注重结果。虽然,这种事后考核可以评价出工作工程的效果,有助于在今后的考核中完善考核工程,或预测考核工程的前景。但是,由于效果考核是在考核结束后才对绩效进行评估,没有将考核贯穿于考核的整个过程,即没有在工作分析、考核设计、实施的环节就对考核进行即时评估,因而,无法立即发现当前考核中所存在的缺乏,当然,也就不能根据考核中的缺乏,立即实行有效措施对当前考核进行修正。因此,现行绩效考核改革的任务应该是,将考核应贯穿于考核始终的理念引入到我国绩效考核建设中,构建一种新型绩效考核机制和制度。 绩效考核的困境:结果和过程之冲突 一般说来,侧重结果的考核,是组织目标利益驱动绩效考核行为的必定;但绩效考核活动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是管理者用来确保自己下属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和工作产出与组织的目标以及员工个体目标保持一致的手段及过程。而在绩效考核实践中,无视过程,造成结果和过程之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