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主顾的创业故事 伴侣几个月前开了一家小吃店,地点选在同学出入常见的高校城四周,希望能够吸引同学族群光临,所以打着价廉物美的口号,风风光光喧闹的开张。 日前再度遇到他,除了寒暄几句之外,更顺便提到生意做得怎么样? “还算稳定啦!不过有一个现象很好玩,那就是间续前来消费的顾客,大都不是在开业前几天、或优待期间光临的客人,反而是恢复正常营运之后的客人居多。”他面带着微笑的说。 我不太懂得他所说真正的意思,于是他接着解释事情的原由与经过。 原来小吃店在试卖期间,除了推出价格特别折扣之外,餐点的口味与汤头,仍旧还在摸索阶段而且没有定型;后来经过好友品尝之后,乃拜托其直言不讳的点出菜肴之优缺点,然后针对客人的需求而予以改良。 因此,在结束优待期间以后的菜色,的确是比较符合顾客的胃口,以致于经过马上改良而投其所好之余,把前往品尝与消费的客人,得以牢牢的吸引住。 至于在优待期间光临的消费者,可能针对廉价又打折之号召,才尝试走进这家店面消费;不过在吃过菜肴之后,或许觉得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好吃,可是又不便告知老板真正的心底话,因此成为只有光临一次的客人族群。 原来他所说的'状况就是这样子,其过程虽然有一点奇异,不过却又很实际,更证明顾客的眼睛是雪亮的,也说明普罗餐点的口味,不见得是靠着主观认定就可以,而是要作市场调查才是王道呀! 当然伴侣小吃店的故事插曲,虽然在事先没有先行预备妥当,或者好好揣摩消费者之爱好,所以一开头试卖期间的顾客,并没有为他带来好成果。 不过还好做了准时的修正之后,终于可以抓住顾客的胃口,才能够建立起良好口碑,不致于由于业绩不好而中途夭折。 虽然这只是小吃店的经营过程,却也供应了人们一些省思,更让此一胜利之例子,可以运用在其它范畴之上,或许是具有蛮正面的参考价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