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芯线绞合有关设计与计算

芯线绞合有关设计与计算_第1页
1/5
芯线绞合有关设计与计算_第2页
2/5
芯线绞合有关设计与计算_第3页
3/5
芯线绞合有关设计与计算: 芯线绞合国内称为成缆,是大多数多芯电缆生产的重要工序之一。由假设干绝缘线芯或单元组绞合成缆芯的过程称芯线绞合。其原理类似如导体绞合,芯线绞合的一般工艺参数计算及线芯在绞合过程中的变形与绞线相似。芯线绞合根据绞合绝缘线芯直径是否相同分为对称绞合和不对称绞合。因为芯线在绞合过程中有弯曲变形,有些较粗绝缘芯线在绞合过程采纳退扭。如UL2919、、IEEE1394、DVI 芯线及其它高发泡绝缘芯线。以下分几个方面表达芯线绞合的工艺参数计算: 1.对绞: 对绞线的等效外径: 或 1.71d (软质用 1.65d,硬质用 1.71d),sometimes D=1.86d 复对绞线等效外径﹕ D=2.6d 多对数绞线等效外径﹕ 对绞节距. 根据对绞组对数,芯线外径选取. 2. 多芯绞合: 绞合外径当芯线根数不多时,按正规绞合计算.见下表. 芯线排列方式及芯线绞合外径计算可根据下表: 芯数 芯线排列 外径比(M=D/d) 中芯空隙面积Xd2 外层空隙面积Xd2 2 2 2 0 3 3 4 4 5 5 6 6 3 7 1+6 3 0 8 1+7 0 9 1+8 0 10 2+8 4 0 11 3+8 12 3+9 13 4+9 14 4+10 15 5+10 16 5+11 17 6+11 5 18 6+12 5 19 1+6+12 5 0 20 1+6+13 0 21 1+7+13 0 22 1+8+13 0 23 2+8+13 6 0 24 2+8+14 6 0 25 3+8+14 26 3+9+14 27 3+9+15 28 4+9+15 29 4+9+16 30 4+10+16 31 5+10+16 32 5+11+16 33 5+11+17 34 6+11+17 7 35 6+12+17 7 36 6+12+18 7 37 1+6+12+18 7 0 38 1+7+12+18 0 39 2+6+12+18 8 0 40 2+7+12+19 8 0 41 2+7+13+19 8 0 42 2+8+13+19 8 0 44 2+8+14+20 8 0 45 3+8+14+20 48 3+9+15+21 当芯线根数较多并线径较小的情况下,可按束绞近似计算(导体绞合外径计算公式) 绞合节距 一般绞合节距取绞合外径的 15~20 倍.有时为了改善线材性能,可选择适宜的节距.如为了改善线材的弯曲性能降低绞合节距.USB 电缆为了减小芯线变形,采纳大节距. 3. 有关绞合中的基圆直径.节圆直径.绞合外径 基圆直径:对于某一绞线层,绞线前芯线直径称基圆直径. 节圆直径:单线绞合在直径为 D0 的圆柱体上,以单线轴线至绞线轴线的距离为半径的圆为节圆,其直径为节圆直径. 绞合外径:该层绞线的外接圆直径为绞线外径. 图中对于第三层绞合: 基圆直径为 D0(即第二层(1+6)绞合的绞合外径) 节圆直径为 D’ D’=D0+d 绞合外径为 D D=D’+d 4.绞入系数: 芯线绞合的绞入系数为 1+(圆周率 X 绞合外径/绞合节距)的二次方. D----绞合外径. H----绞合节距. 在绞线过程中,对于多芯并芯线分层的情况,虽然为束绞,各层芯线绞入系数并不相同.为了保守起见,增大平安系数,并且减化计算,所以在上述绞入系数的计算中 D 采纳芯线绞合的绞合外径(理论上,各层的绞合系数应为节圆直径代入上式计算).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芯线绞合有关设计与计算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