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器通过改变电源的频率和电压来控制电动机的转速。通常,当频率变化时,如果电压没有相应调整,可能会导致电机转矩不足或过载。电动机的振动可能有多种原因。转子不平衡、轴承问题、轴不对中等等,但这些通常是机械问题,和变频器的频率关系不大。不过,当使用变频器时,由于频率可以调节,可能在某些特定的频率点上,电动机的固有频率与驱动频率发生共振,从而导致振动加剧。那什么是机械共振呢?机械系统都有一个自然频率,当外部激励的频率接近这个自然频率时,系统会吸收更多的能量,导致振幅增大,也就是共振现象。如果变频器输出的频率恰好等于或接近电动机的某个固有频率(如转子的临界转速),就会引发共振,从而引起剧烈振动。需要考虑变频器本身的输出特性。例如,PWM(脉宽调制)变频器会产生高频载波,可能会在电机绕组中产生电磁噪声,这些噪声是否会导致振动?或者是否存在电流谐波,导致转矩波动,进而引起机械振动?还有可能是电动机的参数设置不当。比如,加速/减速时间设置不正确,导致在频率变化过程中产生过大的转矩冲击,从而引发振动。或者在低频运行时,电动机的冷却效果变差,温度升高导致材料膨胀,也可能间接引起振动,但这可能更多是热效应而非特定频率的问题。此外电压不稳或含有高频干扰,可能在某些频率下放大振动。不过这种情况可能更普遍,假设当变频器输出频率等于电动机的某个固有频率时,确实会引起共振。这时候,振动幅度会显著增加 ,甚至可能导致设备损坏。另一个可能性是转子的滑差频率。在异步电动机中,转子转速与定子旋转磁场的转速存在差异,称为滑差。滑差频率可能与变频器的输出频率相互作用,特别是在某些控制方式下,比如 V/F 控制,如果频率调整不当,可能导致滑差频率处于共振区。同时,电动机的制造缺陷也可能导致其在特定频率下振动。转子的动平衡不良,或者定子与转子之间的气隙不均匀,这些都可能在特定频率下被激发出来。总结起来,可能的原因包括:1. 机械共振:变频器频率与电动机的自然频率(如临界转速)匹配。2. 转子滑差频率引发的共振。3. 变频器 PWM 产生的高频成分引起的电磁振动。4. 电动机本身的机械不平衡或结构问题。5. 控制参数设置不当(如加速时间、转矩补偿等)导致的瞬态冲击。需要测量振动频率,确定是否与变频器输出频率一致,或者是否存在其他谐波成分。此外,检查电动机的机械状态,进行动平衡测试,查看是否有轴承磨损或轴对中问题。同时,审查变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