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检知识培训内容一、点检根底知识〔一〕点检的概念设备点检是一种科学的设备管理方法。它是利用人的感官或简单的仪表工具,按照标准确定点定期地对设备进行检查,找出设备的异状,发现隐患,掌握设备故障的初期信息,以便及时采取对策,将故障消灭在萌芽阶段的一种管理方法。它是根据预防医学的观点进行定点管理:“头〞,是否发热;“口〞,喂奶、喂水是否顺利;“脉搏〞,是否正常;“喉〞,声音、哭笑声是否正常;“腹部〞,屎、尿是否正常;“卫生〞,洗脸、洗澡、勤换尿布。这就是定点管理。因此我们可形象地把设备比作婴儿,把设备的使用者比作婴儿的母亲,把点检员比作医生,把检修车间比作医院。〔二〕点检管理的由来以点检为根底的设备维修,是日本在引进美国的预防维修制的根底上开展起来的一种点检管理制度,这种在设备运行阶段以点检为核心的现代维修管理体系,称作设备全员维修。其主要优点是:维修费用降低 20-30%;设备故障大大降低;方案检修加强;维修效率提高;设备投资效率、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三〕点检与传统设备检查的区别传统设备检查包括:事后检查、巡回检查〔粗略检查〕、方案检查、特殊性检查〔绝缘检查〕、法定检查〔压力容器检查〕。点检是一种管理方法,而传统的设备检查仅仅是一种检查方法。点检与传统设备检查的区别:〔1〕定人。设专职点检员,定人、定区、定设备,不轻易变动。有谁进行检查,是生产工人、维修人员还是专职点检员或者技术人员,应该根据检查的部位和技术精度要求,落实到人。〔2〕定点。预先设定设备故障点,明确设备的点检部位、工程和内容,使点检员做到有目的、有方向的进行点检。一般包括六个部位:滑动部位、回转部位、传动部位、与介质相接处部位、负荷支撑部位、受介质腐蚀部位。〔3〕定项。检查哪些工程也需要明确规定。每一个点可能检查一项,也可能检查几项。〔4〕定法。怎样检查也要有规定,是人工观察还是用工具测量,是采用普通仪器还是精密仪器,是生产运行中检查还是停机检查,是解体检查还是不解体检查。〔5〕定量。对有磨损、变形、腐蚀等减损量的点,根据维修技术标准的要求,进行劣化倾向的定量化管理。〔6〕定周期。对故障点的部位、工程和内容根据经验和数据确定合理的点检周期。有的点可能没班都要检查好几次,有的点可能一个月检查一次。重点大型设备如:矿浆磨、空压机 1 小时点检 1 次。〔7〕定标准。就是衡量或判别点检部位是否正常的依据。例如间隙、温度、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