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雁工程学员第三周实践学习心得记录 “哎,课真是越来越难上。”当我听完同伴的课和自己上完课之后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我常常想:假如这一课由我来上,该怎么上?课堂是动态的,就算你觉得自己准备的很充分,但有时也说不定会冒出一个古怪的问题,让你无法招架。但我始终坚信“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这句话。乍一看,这话是最简单不过,再朴素不过的道理了,但认真一想,实在是值得我们好好咀嚼一番了。“教什么”是指教学内容的选择,“怎么教”则是指教学方法的设置。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教什么”的问题似乎更不值得一提:“既然是语文老师,教的自然是语文。”看起来这是无需求证的事实,但问题又恰在于此。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习惯着眼于“怎么教”,课上得如何精致精彩,包括我自己在内,考虑最多的是怎么教的方法问题,先怎么教、再怎么教、后怎么教,如何将多媒体课件精彩地展示等。新课程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学习材料,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这些学习材料学得好、学得有趣、学得有成效,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老师的主导作用首先表现在给学生提供最有价值、最重要的学习材料和学习信息。所以老师选择、筛选有效信息是开始上课的前提。无论什么样的课堂教学目标,低层次的知识掌握还是较高层次的能力培育,还是更高层次的情感价值观的引导,都需要在教学内容上甄别和选择。这次我上的是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最后一篇寓言故事《狮子和鹿》,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第一次到实践基地指导老师要求每人进行说课,那时候,我采纳的是板块教学,抓住鹿前后不同态度以及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行教学,两个板块平均用力,真的是把这一课当做精读课了。随着培训的推动,听了温州市实验小学杨显攀老师《谈略读课文的教学》之后,我深有感触,略读课文如何做到教略而学不略呢?我实行了这样的措施,把第二个板块鹿前后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行略处理,放手让学生自学,采纳复述的形式把原因讲清楚就够了。在第一次诊断课时我是有教词语这一块的,经过讨论,指导师同伴、我都认为词语这一块可以删掉不教,这样可以抽出时间进行拓展,真正做到教略而学不略。课堂需要反思,带给我太多遗憾的课,也同样带给我很多收获,我会带着这些遗憾和收获,再次走进课堂! 记得在一本书上曾看到贾志敏老师说过:当一个小学语文老师不难,但是要想当一个称职的小学语文老师是很不容易的。一个称职的语文老师应该是半个作家、半个评论家、半个语言学家、半个导演、半个...